據新華社消息據統計,從去年4月以來,稀土產品價格月跌日落,目前已跌入歷史最低點,企業的銷售收入及所獲得的利潤也與此類似,大幅度下挫。受其影響,70%稀土生產企業減產或停產,從而引發出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職工工資減少;失業人員增加;投資意愿降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投放縮小;企業技術進步、新產品開發能力降低等等。稀土界人士擔心,稀土價格下滑會將稀土企業拖向困境,不利于我國稀土產業的健康發展。
日前有專家分析指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國外市場需求縮減我國是稀土生產大國,稀土產量的50%以上依賴出口,可見我國稀土對世界經濟的依賴程度。世界經濟走低和貿易增長明顯放緩,國際市場陷入疲軟,稀土市場也不能幸免,出口量銳減, 2001年我國稀土出口量比2000年下降31.0%。在買方市場中,稀土生產廠家紛紛采取降價促銷策略,造成出口創匯額下降41. 3%。出口創匯金額降幅高于出口數量降幅,出口量和創匯額雙雙出現多年不見的低點。嚴重影響了稀土企業效益和稀土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結構性供過于求任何商品價格均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是價值規律的反映,稀土也不例外。稀土產量供過于求是市場低迷和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1994年下半年,稀土產品價格上揚,利益誘惑使一些稀土企業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也驅使一些新投資者不斷加盟稀土行業,稀土企業如雨后春筍,數量大增,到2002年底生產能力擴大了4 倍,使我國稀土的生產能力達到18萬噸,而且當前稀土供應增長勢頭不減,預計今年全球稀土新增的供應量將會抵消新增的稀土消費量,全球稀土市場仍維持供大于求、產大于銷的局面,繼續保持貨源充足的買方市場格局。可見,盲目重復建設,不僅總量過剩,而且產品雷同,造成供求嚴重失衡,從而使稀土價格走上了遠離價值軌道。
三、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整體競爭力不強1994年以來,我國稀土產品出口規模和增長速度都比較快,但仍然是粗放型數量擴張。主要表現是出口價格指數逐年下降,貿易競爭指數水平低。有關資料顯示,1994 ~2000年我國稀土出口量年均遞增8%~10%,其中1997~2000年為12. 81%。1997~2000年年出口量依次為3.28萬噸、4.07萬噸、4.32萬噸、 4.68萬噸,2000年和1997年相比出口量增加1.4萬噸,增長42.68%;而出口平均價1997年~2000年依次為8012.29美元、7075.38美元、5717. 60美元、6674.14美元,價格呈逐年回落的走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口產品中,初級、低附加值的產品占主體,深加工、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所占比重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致使出口競爭力依然較弱。
四、頂尖級企業少,難以與國際巨頭相抗衡目前我國稀土工業產業總體規模大,單體規模小,企業多而分散;資源利用率低,技術含量低,礦山開采總量失控,亂采濫挖屢禁不止,使得企業之間相互低價競銷,從而造成自然資源和社會結構性浪費。另外,許多企業裝備相對落后,自動化水平低,導致有的產品質量批量穩定性較差。目前的整體狀況是 核心競爭力不強,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與國外同行業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日前有專家分析指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一、國外市場需求縮減我國是稀土生產大國,稀土產量的50%以上依賴出口,可見我國稀土對世界經濟的依賴程度。世界經濟走低和貿易增長明顯放緩,國際市場陷入疲軟,稀土市場也不能幸免,出口量銳減, 2001年我國稀土出口量比2000年下降31.0%。在買方市場中,稀土生產廠家紛紛采取降價促銷策略,造成出口創匯額下降41. 3%。出口創匯金額降幅高于出口數量降幅,出口量和創匯額雙雙出現多年不見的低點。嚴重影響了稀土企業效益和稀土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結構性供過于求任何商品價格均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是價值規律的反映,稀土也不例外。稀土產量供過于求是市場低迷和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1994年下半年,稀土產品價格上揚,利益誘惑使一些稀土企業投入大量資金擴大生產規模,也驅使一些新投資者不斷加盟稀土行業,稀土企業如雨后春筍,數量大增,到2002年底生產能力擴大了4 倍,使我國稀土的生產能力達到18萬噸,而且當前稀土供應增長勢頭不減,預計今年全球稀土新增的供應量將會抵消新增的稀土消費量,全球稀土市場仍維持供大于求、產大于銷的局面,繼續保持貨源充足的買方市場格局。可見,盲目重復建設,不僅總量過剩,而且產品雷同,造成供求嚴重失衡,從而使稀土價格走上了遠離價值軌道。
三、產品科技含量不高,整體競爭力不強1994年以來,我國稀土產品出口規模和增長速度都比較快,但仍然是粗放型數量擴張。主要表現是出口價格指數逐年下降,貿易競爭指數水平低。有關資料顯示,1994 ~2000年我國稀土出口量年均遞增8%~10%,其中1997~2000年為12. 81%。1997~2000年年出口量依次為3.28萬噸、4.07萬噸、4.32萬噸、 4.68萬噸,2000年和1997年相比出口量增加1.4萬噸,增長42.68%;而出口平均價1997年~2000年依次為8012.29美元、7075.38美元、5717. 60美元、6674.14美元,價格呈逐年回落的走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口產品中,初級、低附加值的產品占主體,深加工、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所占比重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致使出口競爭力依然較弱。
四、頂尖級企業少,難以與國際巨頭相抗衡目前我國稀土工業產業總體規模大,單體規模小,企業多而分散;資源利用率低,技術含量低,礦山開采總量失控,亂采濫挖屢禁不止,使得企業之間相互低價競銷,從而造成自然資源和社會結構性浪費。另外,許多企業裝備相對落后,自動化水平低,導致有的產品質量批量穩定性較差。目前的整體狀況是 核心競爭力不強,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不足,與國外同行業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