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在我國炭黑生產快速增長的同時,炭黑行業在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結構等方面也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
1.技術改造進展迅速。在萬噸級新工藝硬質炭黑國產化技術普遍推廣和進一步發展的同時,2萬噸級新工藝軟質炭黑技術已開發成功,并實現了工業化。在此基礎上,以建立萬噸級新工藝炭黑裝置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進展迅速。到2001年底,已建成投產的萬噸級濕法造粒炭黑裝置總生產能力為59萬噸,約占當年總生產能力的50%。據炭黑分會對會員企業的統計,濕法造粒炭黑產量2001年為25.4萬噸,占總產量的53%;2002年為28.6萬噸,占總產量的60.6%。2002年又有年生產能力共7萬噸的4套裝置投產,目前還有能力共24萬噸的11套裝置在建,全部投產后萬噸級裝置的總生產能力將達到90萬噸。
2.產品質量提高,專用炭黑品種增多。在萬噸級生產技術推廣的基礎上,質量穩定性和造粒好,能滿足輪胎生產要求的橡膠用炭黑產品顯著增加。在炭黑院和有關企業共同努力下開發了一系列導電炭黑和色素炭黑等專用炭黑新產品,并已開始推廣應用于塑料、油墨、涂料和電纜料等行業。
3.炭黑生產企業規模開始擴大,企業產權進一步實現多元化。在生產規模方面:炭黑企業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上的1997年只有6家,其中5萬噸以上的只有3家。到2001年分別增加到11家和6家,其生產能力和產量分別為53.l萬噸和33.8萬噸,均已占全國總量的44%,目前已有幾家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正在采用擴建或兼并的辦法,迅速擴大規模,并將規劃發展到30萬噸的規模。在企業經濟性質方面,在2001年生產能力已達到3萬噸以上的11家企業中,有4家國有企業、2家集體企業、2家股份制企業和3家外資或中外合資企業。同年,萬噸以上的私有企業已有多家,但是其中最大的還只有2萬噸,目前有的已在擴建并即將超過3萬噸。還有部分國有企業和集體炭黑企業正在改制。私有經濟成分將會較快增加。隨著企業產權的多元化,企業的競爭活力將進一步增強。
然而我國炭黑行業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不能適應發展迅速的市場需求,并影響其競爭力的提高和進一步的發展。
一是產業集中度低、廠家多、規模小,生產能力大于需求,開工率低。2000年世界炭黑生產能力約863萬噸,除我國外約有110個工廠,平均每個廠年生產能力約7萬噸。而且這863萬噸生產能力的74.3%集中于9家主要炭黑公司,其中最大的卡博特公司在全球擁有26個獨資或合資控股工廠,生產能力共204萬噸,占世界炭黑總生產能力的23.9%。同年世界炭黑產量為742萬噸,平均開工率為86%。2001年我國有100多家炭黑企業,每家企業只有1個工廠,總生產能力約120萬噸,平均每個工廠年產能力只有1萬噸。2001年產量為76.6萬噸,平均開工率只有63.8%。如此小而分散的炭黑企業顯然難以和跨國大炭黑公司競爭,同時也導致國內市場競爭無序、產品售價過低、開工率低和經濟效益低。
二是生產技術和裝備仍較落后、產品質量還不能充分滿足靂求。輪胎生產企業特別是子午線輪胎生產企業要求使用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優等品或一等品水平,質量穩定性好的濕法造粒炭黑。然而目前還有約40%的產品是用干法造粒的小炭黑裝置生產的。這些裝置不僅產品質量差、原料油消耗高。而且其中多數三廢排放超標,污染環境,因此已被國家經貿委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限令在2003年底前淘汰。另一方面,國內現有的萬噸級濕法造粒炭黑裝置和國外先進裝置比,在生產規模、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三是產品品種還不能充分滿足用戶需求。在橡膠用炭黑中,N234、N375和N660等品種的產品質量,常常達不到子午線輪胎生產要求。在非橡膠用炭黑中,缺乏的品種有:黑度高、色相好、流動性好,適用于高檔涂料和油墨的高色素和中色素炭黑品種;導電性能好、純凈度高,適用于電纜屏蔽料的導電炭黑品種;著色和分散性能好,適用于化纖原漿染色的炭黑品種;其他高檔專用炭黑品種。
四是市場運作不規范。由于國內部分輪胎生產企業效益不好,不能及時向炭黑企業付款。因此,炭黑企業特別是國有老企業的應收賬款逐年增加。據炭黑分會統計,2001年應收賬款達6.74億元,比2000年增加10.8%。應收賬款加上產成品存貨合計占當年銷售收人的48.4%,有的企業達到70%以上。如此大比例的應收賬款和產品存貨額,不僅增加了財務費用和成本,更主要的是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另一方面,炭黑原料油是買方市場,必須付現,一些企業由于無錢買油而導致開工率低,開工率低又導致成本上升、虧損加重、資金更加短缺。
五是國外炭黑大量進口,使國內炭黑企業更為困難。1996年以前,我國一直是炭黑凈出口國,每年出口量在1萬~3萬噸之間,1997年進、出口量相等。1998年以后進口量猛增,到2002年增加到12.2萬噸,出口量為2.7萬噸,凈進口量為9.5萬噸,占當年總消費量的10%,詳見表6。進口炭黑量猛增的主要原因:一是國產炭黑品種質量還不能充分滿足用戶需求;二是亞太地區有些國家炭黑生產能力過剩,企業為提高開工率而低價出口炭黑。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出口炭黑量為1.4萬噸,2002年增為2.7萬噸,2003年頭兩個月又出口了8762噸,這表明國產炭黑的競爭能力開始有所增強。
綜上所述,為使我國炭黑行業的發展能夠適應汽車和輪胎工業迅速發展的需求,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并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議炭黑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采取如下措施:
1.擇優扶強,以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企業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大力促進炭黑企業之間、炭黑企業和原料企業、炭黑企業和用戶企業之間的兼并和聯合,形成規模較大的炭黑企業集團,以提高我國炭黑產業的集中度,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
2.以炭黑企業集團為依托,以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為核心,組建國家炭黑技術中心,增加技術創新投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努力開發炭黑生產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在此基礎上,加快進行以建立萬噸級新工藝炭黑裝置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提高我國炭黑工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與此同時努力開發生產能夠滿足子午線輪胎生產要求和能夠進一步提高輪胎綜合性能、降低輪胎滾動阻力的炭黑新產品和能夠符合各種不同行業用戶需求的專用炭黑新產品。不斷提高炭黑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我國炭黑工業的核 心競爭力。
3.規范市場,嚴格財務結算紀律,采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消除貨款長期拖欠現象,加快資金周轉,恢 復企業的經濟活力。
4.在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包裝質量基礎上,加強出口工作,進一步提高炭黑產品的出口量。與此同時,運用WTO規則,依法制止某些國外炭黑低價進口的傾銷現象,消除國內炭黑企業受到的損害。
5.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使不同經濟性質的炭黑企業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嚴格按照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第三批淘汰產品目錄的規定,禁止新建,并在2003年底以前淘汰年產能力在1萬噸以下干法造粒的油爐法炭黑裝置,并盡快關閉現有質量差、消耗高、污染重的小炭黑廠。
6.深化國企改革,加強企業管理。在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深化改革的基礎上,根據炭黑企業特點,重點是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生產和經營隊伍,建立一個嚴格的質量體系,在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1.技術改造進展迅速。在萬噸級新工藝硬質炭黑國產化技術普遍推廣和進一步發展的同時,2萬噸級新工藝軟質炭黑技術已開發成功,并實現了工業化。在此基礎上,以建立萬噸級新工藝炭黑裝置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進展迅速。到2001年底,已建成投產的萬噸級濕法造粒炭黑裝置總生產能力為59萬噸,約占當年總生產能力的50%。據炭黑分會對會員企業的統計,濕法造粒炭黑產量2001年為25.4萬噸,占總產量的53%;2002年為28.6萬噸,占總產量的60.6%。2002年又有年生產能力共7萬噸的4套裝置投產,目前還有能力共24萬噸的11套裝置在建,全部投產后萬噸級裝置的總生產能力將達到90萬噸。
2.產品質量提高,專用炭黑品種增多。在萬噸級生產技術推廣的基礎上,質量穩定性和造粒好,能滿足輪胎生產要求的橡膠用炭黑產品顯著增加。在炭黑院和有關企業共同努力下開發了一系列導電炭黑和色素炭黑等專用炭黑新產品,并已開始推廣應用于塑料、油墨、涂料和電纜料等行業。
3.炭黑生產企業規模開始擴大,企業產權進一步實現多元化。在生產規模方面:炭黑企業生產能力在3萬噸以上的1997年只有6家,其中5萬噸以上的只有3家。到2001年分別增加到11家和6家,其生產能力和產量分別為53.l萬噸和33.8萬噸,均已占全國總量的44%,目前已有幾家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正在采用擴建或兼并的辦法,迅速擴大規模,并將規劃發展到30萬噸的規模。在企業經濟性質方面,在2001年生產能力已達到3萬噸以上的11家企業中,有4家國有企業、2家集體企業、2家股份制企業和3家外資或中外合資企業。同年,萬噸以上的私有企業已有多家,但是其中最大的還只有2萬噸,目前有的已在擴建并即將超過3萬噸。還有部分國有企業和集體炭黑企業正在改制。私有經濟成分將會較快增加。隨著企業產權的多元化,企業的競爭活力將進一步增強。
然而我國炭黑行業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不能適應發展迅速的市場需求,并影響其競爭力的提高和進一步的發展。
一是產業集中度低、廠家多、規模小,生產能力大于需求,開工率低。2000年世界炭黑生產能力約863萬噸,除我國外約有110個工廠,平均每個廠年生產能力約7萬噸。而且這863萬噸生產能力的74.3%集中于9家主要炭黑公司,其中最大的卡博特公司在全球擁有26個獨資或合資控股工廠,生產能力共204萬噸,占世界炭黑總生產能力的23.9%。同年世界炭黑產量為742萬噸,平均開工率為86%。2001年我國有100多家炭黑企業,每家企業只有1個工廠,總生產能力約120萬噸,平均每個工廠年產能力只有1萬噸。2001年產量為76.6萬噸,平均開工率只有63.8%。如此小而分散的炭黑企業顯然難以和跨國大炭黑公司競爭,同時也導致國內市場競爭無序、產品售價過低、開工率低和經濟效益低。
二是生產技術和裝備仍較落后、產品質量還不能充分滿足靂求。輪胎生產企業特別是子午線輪胎生產企業要求使用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優等品或一等品水平,質量穩定性好的濕法造粒炭黑。然而目前還有約40%的產品是用干法造粒的小炭黑裝置生產的。這些裝置不僅產品質量差、原料油消耗高。而且其中多數三廢排放超標,污染環境,因此已被國家經貿委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限令在2003年底前淘汰。另一方面,國內現有的萬噸級濕法造粒炭黑裝置和國外先進裝置比,在生產規模、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三是產品品種還不能充分滿足用戶需求。在橡膠用炭黑中,N234、N375和N660等品種的產品質量,常常達不到子午線輪胎生產要求。在非橡膠用炭黑中,缺乏的品種有:黑度高、色相好、流動性好,適用于高檔涂料和油墨的高色素和中色素炭黑品種;導電性能好、純凈度高,適用于電纜屏蔽料的導電炭黑品種;著色和分散性能好,適用于化纖原漿染色的炭黑品種;其他高檔專用炭黑品種。
四是市場運作不規范。由于國內部分輪胎生產企業效益不好,不能及時向炭黑企業付款。因此,炭黑企業特別是國有老企業的應收賬款逐年增加。據炭黑分會統計,2001年應收賬款達6.74億元,比2000年增加10.8%。應收賬款加上產成品存貨合計占當年銷售收人的48.4%,有的企業達到70%以上。如此大比例的應收賬款和產品存貨額,不僅增加了財務費用和成本,更主要的是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另一方面,炭黑原料油是買方市場,必須付現,一些企業由于無錢買油而導致開工率低,開工率低又導致成本上升、虧損加重、資金更加短缺。
五是國外炭黑大量進口,使國內炭黑企業更為困難。1996年以前,我國一直是炭黑凈出口國,每年出口量在1萬~3萬噸之間,1997年進、出口量相等。1998年以后進口量猛增,到2002年增加到12.2萬噸,出口量為2.7萬噸,凈進口量為9.5萬噸,占當年總消費量的10%,詳見表6。進口炭黑量猛增的主要原因:一是國產炭黑品種質量還不能充分滿足用戶需求;二是亞太地區有些國家炭黑生產能力過剩,企業為提高開工率而低價出口炭黑。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出口炭黑量為1.4萬噸,2002年增為2.7萬噸,2003年頭兩個月又出口了8762噸,這表明國產炭黑的競爭能力開始有所增強。
綜上所述,為使我國炭黑行業的發展能夠適應汽車和輪胎工業迅速發展的需求,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并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議炭黑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采取如下措施:
1.擇優扶強,以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企業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大力促進炭黑企業之間、炭黑企業和原料企業、炭黑企業和用戶企業之間的兼并和聯合,形成規模較大的炭黑企業集團,以提高我國炭黑產業的集中度,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力。
2.以炭黑企業集團為依托,以中橡集團炭黑工業研究設計院為核心,組建國家炭黑技術中心,增加技術創新投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努力開發炭黑生產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技術。在此基礎上,加快進行以建立萬噸級新工藝炭黑裝置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提高我國炭黑工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與此同時努力開發生產能夠滿足子午線輪胎生產要求和能夠進一步提高輪胎綜合性能、降低輪胎滾動阻力的炭黑新產品和能夠符合各種不同行業用戶需求的專用炭黑新產品。不斷提高炭黑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我國炭黑工業的核 心競爭力。
3.規范市場,嚴格財務結算紀律,采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消除貨款長期拖欠現象,加快資金周轉,恢 復企業的經濟活力。
4.在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包裝質量基礎上,加強出口工作,進一步提高炭黑產品的出口量。與此同時,運用WTO規則,依法制止某些國外炭黑低價進口的傾銷現象,消除國內炭黑企業受到的損害。
5.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使不同經濟性質的炭黑企業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嚴格按照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第三批淘汰產品目錄的規定,禁止新建,并在2003年底以前淘汰年產能力在1萬噸以下干法造粒的油爐法炭黑裝置,并盡快關閉現有質量差、消耗高、污染重的小炭黑廠。
6.深化國企改革,加強企業管理。在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深化改革的基礎上,根據炭黑企業特點,重點是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生產和經營隊伍,建立一個嚴格的質量體系,在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