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大量堆存的赤泥因難以處置,不僅占用土地,浪費資源,而且已構成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如何處理“無用”的赤泥,一直是氧化鋁業面臨的世界性難題。去年,國家工信部、科技部曾聯合印發《赤泥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加大對赤泥綜合利用的支持力度。6月16日,這一難題在中鋁廣西分公司告破,赤泥回收鐵項目實現帶料試車并正式投產。
赤泥是以鋁土礦為原料生產氧化鋁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每生產1噸氧化鋁大約產生赤泥0.8~1.5噸。我國是氧化鋁生產大國,去年產生的赤泥超過3000萬噸,目前的綜合利用率僅為4%,累積堆存量達到2億噸,每噸每年要花堆存費約50元,且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由于赤泥具有強堿性,其綜合利用難度遠大于其他工業廢渣。為此,今年3月,中鋁廣西分公司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徐德龍院士擔任首席專家,共同攻克“赤泥的排放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徐德龍院士介紹,氧化鋁等工廠產生的赤泥漿一般含有鋁、鐵及其他重金屬鹽類等成分,從赤泥中能有效地回收鋁、鐵等物質,但要做到回
收無公害化卻存在技術難度。新型的赤泥處理方法是向赤泥漿中添加適量的酸,且不使赤泥中氧化鐵達到溶解的程度,然后向分離出了沉淀物的酸性溶液添加赤泥漿母液,使這種酸性溶液以及母液中的鋁成分變為氫氧化鋁而沉淀。
中鋁廣西分公司采用脈動高梯度兩級磁選技術,建設了年處理赤泥220萬噸的生產線,今年6月已投產,每年可從中回收55%以上品質鐵精礦22.8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866萬元。
據了解,赤泥經過選鐵工序,可以加工成含鐵量近50%的鐵粉,每噸可賣200多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作為全國鋁行業赤泥綜合利用的排頭兵,中鋁將繼續研發赤泥的綜合利用技術。譬如,利用赤泥生產脫硫劑,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脫硫劑生產線;在赤泥脫堿、除砂、提取有價金屬、生產水泥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
目前,盡管我國在赤泥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絕大部分依然是送往堆場堆存處理。國家科技部有關人士表示,將建立和完善赤泥綜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加大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選擇一批赤泥綜合利用應用示范項目和推廣示范項目,通過中央財政清潔生產專項給予資金支持。同時,赤泥綜合利用還將被納入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重點。
眼下,我國已將赤泥綜合利用若干共性關鍵技術納入國家科技計劃體系,以解決制約赤泥綜合利用的主要技術問題。到2015年,力爭使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20%。同時,國家將推廣應用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建成一批具有帶動效應的示范項目,創建2~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赤泥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形成多途徑、高附加值的赤泥綜合利用發展格局。
赤泥是以鋁土礦為原料生產氧化鋁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每生產1噸氧化鋁大約產生赤泥0.8~1.5噸。我國是氧化鋁生產大國,去年產生的赤泥超過3000萬噸,目前的綜合利用率僅為4%,累積堆存量達到2億噸,每噸每年要花堆存費約50元,且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由于赤泥具有強堿性,其綜合利用難度遠大于其他工業廢渣。為此,今年3月,中鋁廣西分公司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徐德龍院士擔任首席專家,共同攻克“赤泥的排放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并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徐德龍院士介紹,氧化鋁等工廠產生的赤泥漿一般含有鋁、鐵及其他重金屬鹽類等成分,從赤泥中能有效地回收鋁、鐵等物質,但要做到回
收無公害化卻存在技術難度。新型的赤泥處理方法是向赤泥漿中添加適量的酸,且不使赤泥中氧化鐵達到溶解的程度,然后向分離出了沉淀物的酸性溶液添加赤泥漿母液,使這種酸性溶液以及母液中的鋁成分變為氫氧化鋁而沉淀。
中鋁廣西分公司采用脈動高梯度兩級磁選技術,建設了年處理赤泥220萬噸的生產線,今年6月已投產,每年可從中回收55%以上品質鐵精礦22.88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866萬元。
據了解,赤泥經過選鐵工序,可以加工成含鐵量近50%的鐵粉,每噸可賣200多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作為全國鋁行業赤泥綜合利用的排頭兵,中鋁將繼續研發赤泥的綜合利用技術。譬如,利用赤泥生產脫硫劑,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脫硫劑生產線;在赤泥脫堿、除砂、提取有價金屬、生產水泥等方面加大研發力度。
目前,盡管我國在赤泥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絕大部分依然是送往堆場堆存處理。國家科技部有關人士表示,將建立和完善赤泥綜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加大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力度,選擇一批赤泥綜合利用應用示范項目和推廣示范項目,通過中央財政清潔生產專項給予資金支持。同時,赤泥綜合利用還將被納入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重點。
眼下,我國已將赤泥綜合利用若干共性關鍵技術納入國家科技計劃體系,以解決制約赤泥綜合利用的主要技術問題。到2015年,力爭使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20%。同時,國家將推廣應用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建成一批具有帶動效應的示范項目,創建2~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赤泥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形成多途徑、高附加值的赤泥綜合利用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