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演進的歷史長河中,科學技術始終是引領人類進步的文明火種。當今世界形勢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了社會生產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還導致地區和國家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影響日益深遠。材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技術作為當代高技術革命的主要標志,已經成為推動21世紀創新和社會繁榮的主導力量。新材料產業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問題,已經成為人們日益關注并值得下大力氣探討的問題。
新材料產業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的材料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材料產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30%。我國的鋼材、水泥、平板玻璃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十種有色金屬、純堿等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從總量上看,我國材料工業發展極快。但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及升級,要求傳統材料產業要在不斷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中獲得新生,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復合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的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業轉移,從而滿足國民經濟在信息、新能源、生物等高技術領域的需求,滿足基礎工業、國家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要求。因此,新材料產業是我國當前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無論是某些具體新材料還是整體產業,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都將持續高速增長。
新材料是世界各國高技術競爭的戰略要點之一,是高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是現代工業的共性關鍵技術。國家“十五”規劃中提出“努力克服當前上、中游方面技術水平低下而導致下游產業市場開拓能力不足的結構性缺陷”、“盡快形成為提高各產業技術開發能力服務的技術相對密集的產業群”,對我國傳統產業改造與升級有關鍵作用。目前,我國新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已成為一種國家行為。近幾年,僅科技部批準成立的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就已經有12家,火炬計劃、“863”、中小基金等國家科技計劃中支持的新材料項目已接近30%。新材料產業良好的研發基礎與技術支撐和一批成長中的企業,已經引起了國家、各級地方政府、企業界、投資界的高度關注。
雖然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方興未艾,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一些靠企業自發形成的新材料企業集中區域內產業關聯度不高,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健康,多數企業沒有經濟規模,產業集成度低,市場競爭力差。依靠民營的體制優勢、市場開拓能力發展的新材料企業集中區域產業結構趨同,缺乏地方產業特色,缺乏形成地方產業優勢的后勁。西部大多數省份資源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沒有形成產業配套體系,資源浪費嚴重。
綜上所述,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中,政府如何引導,市場環境如何培育,如何面對新的產業格局,培育地方優勢產業等,都是遠未破題的一篇大文章。
新材料產業的經濟特征
由于新材料技術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特點,新材料產業的經濟特征比較明顯:
一、產業關聯性特征。它具有產業間技術關聯性大、和同一領域的技術種類多、同一產品的技術多元并行等特點。另外,龍頭技術帶動效果明顯。新材料投資關聯性比新材料產業在技術關聯性方面更明顯。如上游的汽車工業投資增加要求汽車材料工業要配套發展。反之,在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投資規模生產之時,一定要考慮到下游應用市場的投資現狀、裝備、設計、生產能力等等。新材料的結構關聯是技術、價格、投資等產業關聯中最重要的特征。新材料產業的基礎與先導的特征可以比擬為處于大制造業的中間產業。產業的前向和后向關聯度都比較大,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從專業化生產的結構效益,技術創新的結構關聯效應,產業結構在快速增長的經濟中變動的頻率,都說明新材料產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新產業結構的調整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范圍經濟性特征。新材料產品的特點是投入要素具有多元使用價值。如一種新的材料產品的產生,大部分具有多種使用功能,可以適應多種產品生產,可以產生平均成本下降的經濟效益。
三、規模經濟性特征。新材料企業,特別是市場份額巨大、工業放大的倍數多、投資規模較大的產品,要求有一定的產業集中度和市場集中度。新材料企業的技術多元化關聯導致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比其它行業高,在向技術關聯的其它市場挺進時,易于擴散,易于獲得競爭優勢。企業縱向生產一體化的能力也比其它行業強。
新材料產業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
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主要研究如何按照地區分工與合作的原則,來組織系統內區域的產業發展與布局,以及能夠在區域內形成聚集與分散相結合,既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區域的地區優勢,又能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進入新世紀,經濟發展進入一個結構轉換的新時期。結構轉換中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決策,需要從宏觀上指出方向。如主導產業選擇、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優化、企業重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經濟開放與產業保護等。另外,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產業的投資主體將呈現多元化。企業成為投資主體以后,國家對產業結構的控制方面面臨的情況與過去完全不同,對大量經濟活動進行指導和協調的產業政策,日益顯示出特殊重要性。尤其在我國的市場機制還不完善,企業還不能完全根據市場信號確定投資方向的情況下,產業研究、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政策在優化投資結構方面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條件下,研究區域的產業發展思路,明確方向對區域優勢產業的形成,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尤為重要。
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快。特別是我國入世后,伴隨著全球性的產業轉移,產業格局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笆澜绻S”“中國制造”預示著中國的產業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著資本密集型和技術的不斷創新方面發展。這種變化對新材料產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它更快發展,以適應現代化“中國制造”的巨大市場需求,研究區域的經濟發展,就要研究新材料產業。
中國政府確定了以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十五”規劃主線的方針,并實施了很多重大舉措。科技部提出的“西部新材料行動”旨在通過整合國家與地方的資源,強化東西部聯動,推動西部具有資源特色和競爭力的新材料行業發展,建立若干個新材料產業基地,促進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用新材料打造西部新經濟!笨萍疾扛咝滤纠罱∷鹃L在如何實施這一行動時表示過“西部12個省怎么搞法,絕對不能一哄而上,這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區域基地的建設應該放在全省、全國、甚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考慮,要有更高層次上的總體規劃!
綜上所述,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特別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新的產業布局,更加令人關注“健康的”產業結構。而新材料產業是產業結構中要研究的核心問題,特別是對西部資源型省份及新材料產業有一定基礎的區域,產業戰略研究及產業發展規劃更為重要。
做好區域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及規劃研究
“分析現狀,明確優勢,做好規劃,建好基地”是科技部高新司邵立勤司長在“西部新材料行動”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總體工作要求,它簡練地表明,要建立區域性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現狀,做好戰略研究及規劃。
其一,規劃要實事求是。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明確新材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差距,從而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及產業布局。
其二,規劃要突出重點。要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培育優勢產業。材料產業的涉及面比較寬廣,故其規劃不宜面面俱到。要通過重點扶持龍頭企業,鼓勵中小型科技企業,最終培育出有行業競爭力的產業群及健康的產業鏈。
其三,規劃要立足當地。注意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體現地方特色,形成核心競爭力。發展區域經濟要揚長避短,具體說,一是重點考慮是否具備資源優勢;二是重點考慮是否有市場需求;三是重點考慮目前的相對優勢能否延伸。依據這些標準確定重點發展方向,并予以詳細規劃,有利于實現地方材料產業對周邊地區的輻射,有利于變地方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有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于地方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其四,規劃要與宏觀經濟環境相統一。要從系統學的角度出發,考慮三個層次因素:一是要考慮國家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的實施,要兼顧國家的整體戰略定位,要充分發揮東西部優勢互補與經濟聯動發展的作用;二是要遵循省、市國民經濟總體發展規劃,要充分考慮材料產業的基礎作用和先導作用;三是要在當地總體發展規劃框架的指導下進行,要充分考慮其對周邊地區發展材料產業的輻射作用和拉動作用。
其五,規劃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區域性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牽涉生態環境保護與礦藏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一是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出發,要在發展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協調上下功夫;二是從礦藏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角度出發,統籌安排,全面規劃,科學管理,要著力于礦產品的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其六,規劃要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材料產業發展規劃是發展材料產業的戰略綱領,要有可操作性,要有詳實的實施方案。在規劃的研究制定中,不但要理論聯系實際,更要注重于規劃的具體實施。要通過科學論證,明確產業重點發展方向,還要合理選擇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項目,為地方發展新材料產業明確載體。同時,作為規劃的制定者,應在規劃研究過程中,積極幫助地方政府推進規劃項目的實施工作,以便使規劃有更好的支撐。
新材料產業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的材料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材料產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30%。我國的鋼材、水泥、平板玻璃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十種有色金屬、純堿等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從總量上看,我國材料工業發展極快。但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及升級,要求傳統材料產業要在不斷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中獲得新生,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復合化、智能化和低成本化的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業轉移,從而滿足國民經濟在信息、新能源、生物等高技術領域的需求,滿足基礎工業、國家和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要求。因此,新材料產業是我國當前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無論是某些具體新材料還是整體產業,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都將持續高速增長。
新材料是世界各國高技術競爭的戰略要點之一,是高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是現代工業的共性關鍵技術。國家“十五”規劃中提出“努力克服當前上、中游方面技術水平低下而導致下游產業市場開拓能力不足的結構性缺陷”、“盡快形成為提高各產業技術開發能力服務的技術相對密集的產業群”,對我國傳統產業改造與升級有關鍵作用。目前,我國新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已成為一種國家行為。近幾年,僅科技部批準成立的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就已經有12家,火炬計劃、“863”、中小基金等國家科技計劃中支持的新材料項目已接近30%。新材料產業良好的研發基礎與技術支撐和一批成長中的企業,已經引起了國家、各級地方政府、企業界、投資界的高度關注。
雖然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方興未艾,我們仍然可以看到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一些靠企業自發形成的新材料企業集中區域內產業關聯度不高,產業布局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健康,多數企業沒有經濟規模,產業集成度低,市場競爭力差。依靠民營的體制優勢、市場開拓能力發展的新材料企業集中區域產業結構趨同,缺乏地方產業特色,缺乏形成地方產業優勢的后勁。西部大多數省份資源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沒有形成產業配套體系,資源浪費嚴重。
綜上所述,在新材料產業的發展中,政府如何引導,市場環境如何培育,如何面對新的產業格局,培育地方優勢產業等,都是遠未破題的一篇大文章。
新材料產業的經濟特征
由于新材料技術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特點,新材料產業的經濟特征比較明顯:
一、產業關聯性特征。它具有產業間技術關聯性大、和同一領域的技術種類多、同一產品的技術多元并行等特點。另外,龍頭技術帶動效果明顯。新材料投資關聯性比新材料產業在技術關聯性方面更明顯。如上游的汽車工業投資增加要求汽車材料工業要配套發展。反之,在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投資規模生產之時,一定要考慮到下游應用市場的投資現狀、裝備、設計、生產能力等等。新材料的結構關聯是技術、價格、投資等產業關聯中最重要的特征。新材料產業的基礎與先導的特征可以比擬為處于大制造業的中間產業。產業的前向和后向關聯度都比較大,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從專業化生產的結構效益,技術創新的結構關聯效應,產業結構在快速增長的經濟中變動的頻率,都說明新材料產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新產業結構的調整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范圍經濟性特征。新材料產品的特點是投入要素具有多元使用價值。如一種新的材料產品的產生,大部分具有多種使用功能,可以適應多種產品生產,可以產生平均成本下降的經濟效益。
三、規模經濟性特征。新材料企業,特別是市場份額巨大、工業放大的倍數多、投資規模較大的產品,要求有一定的產業集中度和市場集中度。新材料企業的技術多元化關聯導致企業的多元化程度比其它行業高,在向技術關聯的其它市場挺進時,易于擴散,易于獲得競爭優勢。企業縱向生產一體化的能力也比其它行業強。
新材料產業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
區域經濟的發展戰略,主要研究如何按照地區分工與合作的原則,來組織系統內區域的產業發展與布局,以及能夠在區域內形成聚集與分散相結合,既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區域的地區優勢,又能分工協作共同發展的區域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進入新世紀,經濟發展進入一個結構轉換的新時期。結構轉換中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決策,需要從宏觀上指出方向。如主導產業選擇、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優化、企業重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經濟開放與產業保護等。另外,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產業的投資主體將呈現多元化。企業成為投資主體以后,國家對產業結構的控制方面面臨的情況與過去完全不同,對大量經濟活動進行指導和協調的產業政策,日益顯示出特殊重要性。尤其在我國的市場機制還不完善,企業還不能完全根據市場信號確定投資方向的情況下,產業研究、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及政策在優化投資結構方面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條件下,研究區域的產業發展思路,明確方向對區域優勢產業的形成,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尤為重要。
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快。特別是我國入世后,伴隨著全球性的產業轉移,產業格局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笆澜绻S”“中國制造”預示著中國的產業結構正在從勞動密集型向著資本密集型和技術的不斷創新方面發展。這種變化對新材料產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它更快發展,以適應現代化“中國制造”的巨大市場需求,研究區域的經濟發展,就要研究新材料產業。
中國政府確定了以產業結構調整作為“十五”規劃主線的方針,并實施了很多重大舉措。科技部提出的“西部新材料行動”旨在通過整合國家與地方的資源,強化東西部聯動,推動西部具有資源特色和競爭力的新材料行業發展,建立若干個新材料產業基地,促進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用新材料打造西部新經濟!笨萍疾扛咝滤纠罱∷鹃L在如何實施這一行動時表示過“西部12個省怎么搞法,絕對不能一哄而上,這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區域基地的建設應該放在全省、全國、甚至全球的大背景下考慮,要有更高層次上的總體規劃!
綜上所述,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特別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新的產業布局,更加令人關注“健康的”產業結構。而新材料產業是產業結構中要研究的核心問題,特別是對西部資源型省份及新材料產業有一定基礎的區域,產業戰略研究及產業發展規劃更為重要。
做好區域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及規劃研究
“分析現狀,明確優勢,做好規劃,建好基地”是科技部高新司邵立勤司長在“西部新材料行動”工作會議上提出的總體工作要求,它簡練地表明,要建立區域性的新材料產業基地,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現狀,做好戰略研究及規劃。
其一,規劃要實事求是。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明確新材料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差距,從而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及產業布局。
其二,規劃要突出重點。要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培育優勢產業。材料產業的涉及面比較寬廣,故其規劃不宜面面俱到。要通過重點扶持龍頭企業,鼓勵中小型科技企業,最終培育出有行業競爭力的產業群及健康的產業鏈。
其三,規劃要立足當地。注意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體現地方特色,形成核心競爭力。發展區域經濟要揚長避短,具體說,一是重點考慮是否具備資源優勢;二是重點考慮是否有市場需求;三是重點考慮目前的相對優勢能否延伸。依據這些標準確定重點發展方向,并予以詳細規劃,有利于實現地方材料產業對周邊地區的輻射,有利于變地方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有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利于地方經濟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其四,規劃要與宏觀經濟環境相統一。要從系統學的角度出發,考慮三個層次因素:一是要考慮國家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的實施,要兼顧國家的整體戰略定位,要充分發揮東西部優勢互補與經濟聯動發展的作用;二是要遵循省、市國民經濟總體發展規劃,要充分考慮材料產業的基礎作用和先導作用;三是要在當地總體發展規劃框架的指導下進行,要充分考慮其對周邊地區發展材料產業的輻射作用和拉動作用。
其五,規劃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區域性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牽涉生態環境保護與礦藏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一是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出發,要在發展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協調上下功夫;二是從礦藏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角度出發,統籌安排,全面規劃,科學管理,要著力于礦產品的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其六,規劃要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材料產業發展規劃是發展材料產業的戰略綱領,要有可操作性,要有詳實的實施方案。在規劃的研究制定中,不但要理論聯系實際,更要注重于規劃的具體實施。要通過科學論證,明確產業重點發展方向,還要合理選擇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項目,為地方發展新材料產業明確載體。同時,作為規劃的制定者,應在規劃研究過程中,積極幫助地方政府推進規劃項目的實施工作,以便使規劃有更好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