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會在長期內強勁增長,但短期內隨著房地產業的減速,中國對礦物和金屬的需求將大幅下降。中國的生產能力一般等于或高于需求增長,當需求下滑時,由于國內價格比國際價格下降得快,進口會首先受到影響。
過去5年間,中國工業品進口已經翻了兩番或三番,這和中國的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汽車行業的增長率一致。現在中國正在給房地產行業降溫,以使該行業的增長率和GDP的增長保持一致,基礎建設投資的增長率已經和GDP保持一致,而在未來3年里汽車行業將保持每年增長30%的產量。
隨著房地產業的減速,中國對礦物和金屬的需求也將大幅下降。比如對鋼材的需求,過去10年平均增長率是7.5%,1998年以后的平均增長率為13.1%,而今年增長率則為22.6%。這即是說,在上一個投資高峰結束后的1993年到1998年,鋼材需求的增長率僅僅是2.2%。那么,在以后三年中國鋼材需求的增長率很可能處于個位數的水平。
在整個價值鏈中,這種產量下降的沖擊是相似的。由于中國下游產品的生產能力要比上游產品強得多,價格對下游產品生產的影響遠遠大于上游產品。當經濟周期處于下降階段時,國內價格要比國外價格下降得快。我深信中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會在長期內強勁增長。然而,和現在一樣,經濟周期會夸大這種增長率,但相應的代價是它會在一兩年內滯后于實際的增長率。在經濟下滑階段,中國對下游產品生產的影響通常是通貨緊縮。
礦物進口:退回正常增長率
中國對礦物和其他自然資源的需求在近幾年已達到頂峰。比如,中國的鐵礦進口已經增加了幾乎兩倍。這種需求首先主要來自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基建的刺激,其次來自中國房地產業抵押貸款的出現和國有土地貨幣化。
由于中國國內礦產品的生產能力已經用盡了,對金屬的額外需求不得不依靠直接進口和礦物的國內加工來滿足。這樣,中國的需求對全球的礦物貿易會產生杠桿效應。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從平均值來看,中國未來的進口將會比過去快。
然而,過去兩年,這種增長被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夸大了。在國有土地貨幣化的基礎上,又引入了抵押貸款,這為現金緊缺的地方政府創造了一個巨額的稅收來源。而且,這也使那些和政府關系良好的商人有可能通過關系以低于市場的價格獲得土地,這就使他們僅靠負債就可以開發其房地產項目。
當國有土地可以流動時,眾多和政府保持良好關系的商人蜂擁而至,想從中得到利益。地方政府則從土地價值貨幣化的過程中取得巨額稅收。2002年初,中國的銀行找到了增加貸款的完美理由(2003年三季度到2004年一季度的領導層換屆)。貸款以GDP幾倍的速度大幅增長,這引發了建筑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長,導致該行業形成巨大的生產能力,當然,這需要更多的銀行貸款。這些因素對勞工市場的乘數效應推動了房地產的需求,并且使經濟循環飛速螺旋上升。
強勁的房地產市場吸引資本流入,從而增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貨幣升值的討論促使更多的投資者將錢投入中國,又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當然,當房地產市場由于信貸緊縮和房地產空置率的上升逐漸冷卻時,這個過程就會反轉過來。那些相信人民幣會升值的人可能會站到另一邊,開始談論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支付順差通常是投資者心理上的泡沫造成的結果。我認為,看到一個國家資本過剩就覺得這個國家能更快的發展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過去十年,鋼鐵總需求平均每年遞增7.9%。如果這個速度再保持十年,同時國內鐵礦生產繼續每年等幅增長1%,那么在接下來的十年,鐵礦進口量將每年增長14%。
鐵礦進口的這個增長趨勢顯然比今年的34%和去年的21%低得多。經濟周期因素會進一步降低礦物進口,使這個趨勢延遲一兩年。
下游產品價格下降更快
中國現在資本剩余。它的生產能力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趨向于上升。隨著經濟周期繼續,國內生產能力比以前能滿足更大比例的需求。這樣,進口的成品對中國的經濟周期更為敏感。
例如,在上一個投資周期的高峰1993年,中國進口3350萬噸鋼材。1994年就驟降了1/3,1995年又下降1/3。直到今年鋼材進口才又重新攀升至1993年的水平。同期,鐵礦石進口上升了354%。這顯示了上游產品和下游產品的進口受中國經濟周期的影響是相當不一樣的。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在其進入的任何一個產業中都對附加值部分重新定價。例如經濟下滑時,鋼鐵產品附加值部分很可能重新定價,因為個體廠商已經學會以比其他國家的普遍水平少20%-30%的成本生產鋼材。在下降的經濟周期中,他們很可能會繼續擴大生產,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會使其他生產者破產。
以我的個人觀點,鋁業會重復鋼材在上一個周期的情況。過去兩年,國內生產和進口已經分別增長了56%和57%。國內生產能力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如果明年需求趨緩,由于國內的價格會比國外價格下降更快,進口就會首先受到影響。
信貸和需求之間的時滯
投資降溫的最后表現是商品價格開始下降。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然而,由于中國的資本支出需求都由銀行提供資金,信貸趨緩影響商品價格將會有一個時滯。還沒有足夠的書籍估算這個時滯,我的猜測是三個月。
緊縮信貸的措施在八月份宣布了。許多有關系的商人在這道門關閉前希望得到一些貸款。這樣,在緊縮政策發布后,貸款泡沫反而迅速增長。但這個月的流動資金似乎減少了很多。我相信金屬價格會在2004年1月開始明顯下降。
過去5年間,中國工業品進口已經翻了兩番或三番,這和中國的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汽車行業的增長率一致。現在中國正在給房地產行業降溫,以使該行業的增長率和GDP的增長保持一致,基礎建設投資的增長率已經和GDP保持一致,而在未來3年里汽車行業將保持每年增長30%的產量。
隨著房地產業的減速,中國對礦物和金屬的需求也將大幅下降。比如對鋼材的需求,過去10年平均增長率是7.5%,1998年以后的平均增長率為13.1%,而今年增長率則為22.6%。這即是說,在上一個投資高峰結束后的1993年到1998年,鋼材需求的增長率僅僅是2.2%。那么,在以后三年中國鋼材需求的增長率很可能處于個位數的水平。
在整個價值鏈中,這種產量下降的沖擊是相似的。由于中國下游產品的生產能力要比上游產品強得多,價格對下游產品生產的影響遠遠大于上游產品。當經濟周期處于下降階段時,國內價格要比國外價格下降得快。我深信中國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會在長期內強勁增長。然而,和現在一樣,經濟周期會夸大這種增長率,但相應的代價是它會在一兩年內滯后于實際的增長率。在經濟下滑階段,中國對下游產品生產的影響通常是通貨緊縮。
礦物進口:退回正常增長率
中國對礦物和其他自然資源的需求在近幾年已達到頂峰。比如,中國的鐵礦進口已經增加了幾乎兩倍。這種需求首先主要來自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基建的刺激,其次來自中國房地產業抵押貸款的出現和國有土地貨幣化。
由于中國國內礦產品的生產能力已經用盡了,對金屬的額外需求不得不依靠直接進口和礦物的國內加工來滿足。這樣,中國的需求對全球的礦物貿易會產生杠桿效應。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從平均值來看,中國未來的進口將會比過去快。
然而,過去兩年,這種增長被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夸大了。在國有土地貨幣化的基礎上,又引入了抵押貸款,這為現金緊缺的地方政府創造了一個巨額的稅收來源。而且,這也使那些和政府關系良好的商人有可能通過關系以低于市場的價格獲得土地,這就使他們僅靠負債就可以開發其房地產項目。
當國有土地可以流動時,眾多和政府保持良好關系的商人蜂擁而至,想從中得到利益。地方政府則從土地價值貨幣化的過程中取得巨額稅收。2002年初,中國的銀行找到了增加貸款的完美理由(2003年三季度到2004年一季度的領導層換屆)。貸款以GDP幾倍的速度大幅增長,這引發了建筑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長,導致該行業形成巨大的生產能力,當然,這需要更多的銀行貸款。這些因素對勞工市場的乘數效應推動了房地產的需求,并且使經濟循環飛速螺旋上升。
強勁的房地產市場吸引資本流入,從而增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貨幣升值的討論促使更多的投資者將錢投入中國,又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當然,當房地產市場由于信貸緊縮和房地產空置率的上升逐漸冷卻時,這個過程就會反轉過來。那些相信人民幣會升值的人可能會站到另一邊,開始談論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支付順差通常是投資者心理上的泡沫造成的結果。我認為,看到一個國家資本過剩就覺得這個國家能更快的發展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過去十年,鋼鐵總需求平均每年遞增7.9%。如果這個速度再保持十年,同時國內鐵礦生產繼續每年等幅增長1%,那么在接下來的十年,鐵礦進口量將每年增長14%。
鐵礦進口的這個增長趨勢顯然比今年的34%和去年的21%低得多。經濟周期因素會進一步降低礦物進口,使這個趨勢延遲一兩年。
下游產品價格下降更快
中國現在資本剩余。它的生產能力在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趨向于上升。隨著經濟周期繼續,國內生產能力比以前能滿足更大比例的需求。這樣,進口的成品對中國的經濟周期更為敏感。
例如,在上一個投資周期的高峰1993年,中國進口3350萬噸鋼材。1994年就驟降了1/3,1995年又下降1/3。直到今年鋼材進口才又重新攀升至1993年的水平。同期,鐵礦石進口上升了354%。這顯示了上游產品和下游產品的進口受中國經濟周期的影響是相當不一樣的。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在其進入的任何一個產業中都對附加值部分重新定價。例如經濟下滑時,鋼鐵產品附加值部分很可能重新定價,因為個體廠商已經學會以比其他國家的普遍水平少20%-30%的成本生產鋼材。在下降的經濟周期中,他們很可能會繼續擴大生產,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會使其他生產者破產。
以我的個人觀點,鋁業會重復鋼材在上一個周期的情況。過去兩年,國內生產和進口已經分別增長了56%和57%。國內生產能力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如果明年需求趨緩,由于國內的價格會比國外價格下降更快,進口就會首先受到影響。
信貸和需求之間的時滯
投資降溫的最后表現是商品價格開始下降。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情況發生。然而,由于中國的資本支出需求都由銀行提供資金,信貸趨緩影響商品價格將會有一個時滯。還沒有足夠的書籍估算這個時滯,我的猜測是三個月。
緊縮信貸的措施在八月份宣布了。許多有關系的商人在這道門關閉前希望得到一些貸款。這樣,在緊縮政策發布后,貸款泡沫反而迅速增長。但這個月的流動資金似乎減少了很多。我相信金屬價格會在2004年1月開始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