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稀土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國稀土工業和稀土應用成為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伴隨著世界性的新技術潮流而迅猛崛起的一項新興產業。
產業規模
我國稀土工業經過40余年的努力,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都產生了質的飛躍。目前礦產品年產能力超過10萬噸,年產量超過85000噸,冶煉加工年處理能力超過14萬噸,年產商品量超過75000噸,產品產量和供應量達到世界總量的80-90%。其中高純產品與總商品量之比超過65%,實現了合理結構。1986年中國稀土的總商品量達到11860噸,第一次超過了一直處于世界第一的美國,躍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國稀土礦產品產量達到29640噸,超過美國1984年達到的歷史最高年產量,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2002年中國稀土商品量達到近75000噸,礦產品產量達到88400噸,產品結構進一步完善,高純、高附加值的單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屬產量達到45000噸。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稀土產品開始并迅速向永磁、熒光等材料方面發展。2002年我國稀土永磁材料的產量已達10200噸(燒結磁體9000噸,黏結磁體1000噸,釤鈷磁體200噸),成為世界最大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大國。隨著中國成為世界最大電視生產國,中國稀土產業也進入彩電熒光材料生產領域,生產量已達1500噸。稀土燈用熒光粉的產量超過1000噸(約1100噸),目前中國稀土熒光材料總生產量已超過2500噸。
產業結構
我國稀土產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和結構調整,根據資源和市場走向,基本形成了北、南兩大生產體系。
北方以包鋼稀土集團和甘肅稀土公司為軸心,構成了以包頭稀土資源為主、四川資源為輔的輕稀土生產體系。主要產品有稀土精礦、稀土硅鐵合金、混合稀土化合物、富集物、混合金屬,各種單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屬,以及拋光粉、永磁體、貯氫合金等外延產品。北京、包頭、天津和山西等地還建成了較大規模生產稀土永磁材料的專業化工廠。
南方構成了以江西、廣東兩省離子型稀土礦為主要資源,以江蘇、廣東兩地稀土冶煉加工企業為主體的中重稀土生產體系。主要產品是各種高純單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屬,富集物,混合金屬和合金,南方稀土分離總規模已超過45000噸,近幾年以來還形成了大規模加工分離北方輕稀土原料能力。
目前我國的包鋼稀土高科公司,甘肅稀土公司,宜興新威集團,溧陽方正羅地亞公司等已經成長為世界級規模的大型稀土冶煉、分離企業,根本改變了我國稀土產業整體規模大,單體規模小的面貌。
國內外市場
近幾年,我國稀土新材料發展很快。研發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產業化方面,我國正在大力發展稀土材料產業,但是產品質量不如德、日等發達國家。自2001年起,稀土在新材料市場的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稀土消費第一大市場,成為拉動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最強勁的發動機。今后10-20年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和加強。但是我國稀土永磁產品大多還屬于中低檔產品,與日美歐廠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此外,我國稀土新材料生產集中度低,多為小型企業。而在應用上,除了新材料本身的差距外,元器件的發展水平也是一大制約因素。
據了解,我國稀土更多的還是應用于冶金/機械,玻璃/陶瓷,輕工/紡織等傳統大產業中。主要用作煉鋼、鑄造鐵的添加劑,用作鋁電線及其它鋁合金的添加劑,生產近百萬噸高強度低合金鋼和150多萬噸球鐵、蠕鐵等延性鐵,超過100萬噸鋁電線及各種鋁合金性材;用作玻璃脫色澄清劑、著色劑、研磨和拋光劑;用作陶瓷顏料、乳濁劑和熱穩定劑;用作打火石和助染助柔劑等。稀土的應用對于增加這些行業的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改善環境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據專家統計,我國每年應用稀土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430億元。自2000年起,我國稀土消費量已超過美國(2000年消費稀土REO17900噸)居于世界第一位。
隨著生產的發展,我國稀土的出口外銷取得了同步、高速發展,尤其是高純稀土出口比例逐年提高,出口數量已穩定在總出口量的80%以上。創匯穩定在總創匯額的85-90%之間。從數量看,中國高純稀土產品每年進入國際市場已達25000-30000噸,主要銷往日本、美國和歐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國高純稀土已占市場份額的70-80%,某些商品,如用于彩電熒光材料制造的氧化釔、氧化銪,市場份額占到世界總需求的90%以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不僅僅在數量上是世界最大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純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可以滿足國內外不同用戶對不同稀土產品的需要,已成為世界上惟一的、可以大量供應各種不同品種、品級稀土產品的國家;成為世界稀土市場的主導和支配力量。
產業趨勢
據專家介紹,稀土產業的發展將主要依靠稀土新應用、新市場開發,也就是依靠稀土應用技術的發展來拉動,所以影響中國稀土產業發展的力量應該是整個世界稀土材料科學的發展及其應用科技的發展。例如,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歐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出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慮,開發使用了用于治理汽車尾氣的含稀土的凈化催化劑,1995年以來僅在美國市場上年消費稀土量就超過10000噸,成為美國第一大稀土消費市場(占美國稀土消費市場總量高達45%以上)。隨著我國加入WTO,隨著我國政府和人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國外汽車尾氣凈化產品和生產企業逐漸進入我國市場。我國目前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執行的是歐洲Ⅰ號,2004年將執行歐洲Ⅱ號,2007年將執行歐洲Ⅲ號甚至Ⅳ號,屆時我國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將基本與國際標準接軌。據估計2005年我國當年需要汽車尾氣凈化催化轉換裝置800-1000萬套,消費稀土近1000噸。2010年這組數據將是1200萬套和1200噸。今后幾年國內外稀土材料的發展將繼續以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儲氫材料(電池負極材料),拋光研磨材料,催化材料,磁光材料,著色顏料等為主。據我國稀土發展“十五”計劃,我國稀土傳統市場的稀土消費發展目標是22000噸,高技術市場的稀土消費目標超過10000噸,兩項總和超過32000噸。
照片為中國稀土控股有限公司稀土分離生產線。
產業規模
我國稀土工業經過40余年的努力,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都產生了質的飛躍。目前礦產品年產能力超過10萬噸,年產量超過85000噸,冶煉加工年處理能力超過14萬噸,年產商品量超過75000噸,產品產量和供應量達到世界總量的80-90%。其中高純產品與總商品量之比超過65%,實現了合理結構。1986年中國稀土的總商品量達到11860噸,第一次超過了一直處于世界第一的美國,躍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國稀土礦產品產量達到29640噸,超過美國1984年達到的歷史最高年產量,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2002年中國稀土商品量達到近75000噸,礦產品產量達到88400噸,產品結構進一步完善,高純、高附加值的單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屬產量達到45000噸。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稀土產品開始并迅速向永磁、熒光等材料方面發展。2002年我國稀土永磁材料的產量已達10200噸(燒結磁體9000噸,黏結磁體1000噸,釤鈷磁體200噸),成為世界最大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大國。隨著中國成為世界最大電視生產國,中國稀土產業也進入彩電熒光材料生產領域,生產量已達1500噸。稀土燈用熒光粉的產量超過1000噸(約1100噸),目前中國稀土熒光材料總生產量已超過2500噸。
產業結構
我國稀土產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和結構調整,根據資源和市場走向,基本形成了北、南兩大生產體系。
北方以包鋼稀土集團和甘肅稀土公司為軸心,構成了以包頭稀土資源為主、四川資源為輔的輕稀土生產體系。主要產品有稀土精礦、稀土硅鐵合金、混合稀土化合物、富集物、混合金屬,各種單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屬,以及拋光粉、永磁體、貯氫合金等外延產品。北京、包頭、天津和山西等地還建成了較大規模生產稀土永磁材料的專業化工廠。
南方構成了以江西、廣東兩省離子型稀土礦為主要資源,以江蘇、廣東兩地稀土冶煉加工企業為主體的中重稀土生產體系。主要產品是各種高純單一稀土化合物和金屬,富集物,混合金屬和合金,南方稀土分離總規模已超過45000噸,近幾年以來還形成了大規模加工分離北方輕稀土原料能力。
目前我國的包鋼稀土高科公司,甘肅稀土公司,宜興新威集團,溧陽方正羅地亞公司等已經成長為世界級規模的大型稀土冶煉、分離企業,根本改變了我國稀土產業整體規模大,單體規模小的面貌。
國內外市場
近幾年,我國稀土新材料發展很快。研發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產業化方面,我國正在大力發展稀土材料產業,但是產品質量不如德、日等發達國家。自2001年起,稀土在新材料市場的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稀土消費第一大市場,成為拉動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最強勁的發動機。今后10-20年這一趨勢還將繼續和加強。但是我國稀土永磁產品大多還屬于中低檔產品,與日美歐廠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此外,我國稀土新材料生產集中度低,多為小型企業。而在應用上,除了新材料本身的差距外,元器件的發展水平也是一大制約因素。
據了解,我國稀土更多的還是應用于冶金/機械,玻璃/陶瓷,輕工/紡織等傳統大產業中。主要用作煉鋼、鑄造鐵的添加劑,用作鋁電線及其它鋁合金的添加劑,生產近百萬噸高強度低合金鋼和150多萬噸球鐵、蠕鐵等延性鐵,超過100萬噸鋁電線及各種鋁合金性材;用作玻璃脫色澄清劑、著色劑、研磨和拋光劑;用作陶瓷顏料、乳濁劑和熱穩定劑;用作打火石和助染助柔劑等。稀土的應用對于增加這些行業的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改善環境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據專家統計,我國每年應用稀土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超過430億元。自2000年起,我國稀土消費量已超過美國(2000年消費稀土REO17900噸)居于世界第一位。
隨著生產的發展,我國稀土的出口外銷取得了同步、高速發展,尤其是高純稀土出口比例逐年提高,出口數量已穩定在總出口量的80%以上。創匯穩定在總創匯額的85-90%之間。從數量看,中國高純稀土產品每年進入國際市場已達25000-30000噸,主要銷往日本、美國和歐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中國高純稀土已占市場份額的70-80%,某些商品,如用于彩電熒光材料制造的氧化釔、氧化銪,市場份額占到世界總需求的90%以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國不僅僅在數量上是世界最大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純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可以滿足國內外不同用戶對不同稀土產品的需要,已成為世界上惟一的、可以大量供應各種不同品種、品級稀土產品的國家;成為世界稀土市場的主導和支配力量。
產業趨勢
據專家介紹,稀土產業的發展將主要依靠稀土新應用、新市場開發,也就是依靠稀土應用技術的發展來拉動,所以影響中國稀土產業發展的力量應該是整個世界稀土材料科學的發展及其應用科技的發展。例如,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歐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出于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慮,開發使用了用于治理汽車尾氣的含稀土的凈化催化劑,1995年以來僅在美國市場上年消費稀土量就超過10000噸,成為美國第一大稀土消費市場(占美國稀土消費市場總量高達45%以上)。隨著我國加入WTO,隨著我國政府和人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國外汽車尾氣凈化產品和生產企業逐漸進入我國市場。我國目前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執行的是歐洲Ⅰ號,2004年將執行歐洲Ⅱ號,2007年將執行歐洲Ⅲ號甚至Ⅳ號,屆時我國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將基本與國際標準接軌。據估計2005年我國當年需要汽車尾氣凈化催化轉換裝置800-1000萬套,消費稀土近1000噸。2010年這組數據將是1200萬套和1200噸。今后幾年國內外稀土材料的發展將繼續以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儲氫材料(電池負極材料),拋光研磨材料,催化材料,磁光材料,著色顏料等為主。據我國稀土發展“十五”計劃,我國稀土傳統市場的稀土消費發展目標是22000噸,高技術市場的稀土消費目標超過10000噸,兩項總和超過32000噸。

照片為中國稀土控股有限公司稀土分離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