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泥企業經濟技術發展現狀,需要一部比現行國家標準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來提升全行業環保意識;同時也具備分期、分級實現該
環保標準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
建議:盡快建立長期有效的環境體系,在新的環保標準出臺后,頒布與之相關的環保管理法規和監控檢測條例,變環保管理為水泥企業自己自覺維護遵守的規則。
我國加入WTO以來,各行各業都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以求實現與國外同行業的同步發展。水泥工業的產品質量標準,已經與國際接軌;水泥工業環保標準與國際接軌,也是指日可待之事。眾所周知,質量法規、環保法規與水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在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環保標準升級能否做到既滿足環境質量的要求,又與技術發展水平、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水泥工業生產過程與污染源現狀水泥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礦物資源,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粉塵、噪音及對環境有害的氣體。我國水泥工業的粉塵排放量一般為水泥產量的0.5%~3%,立窯企業與回轉窯企業、治理達標與沒有達標的企業,差距很大;世界發達國家已將粉塵排放量控制在0.01%以下,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即使污染物排放達標,排放總量還是會繼續增長。因此,僅僅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濃度,顯然是不夠的,還應該對排放總量加以限制。也就是要求水泥企業一定要做到增產不增污,甚至增產減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泥工業的環保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環境質量避免了急劇變化的局面。
二、水泥生產污染物防治適用技術及設備污染物防治技術實際上包括兩個層面:預防(又稱工藝治理)和治理(又稱設備治理)。工藝治理是指:水泥廠的某些污染物,可以通過科學的工藝設計、先進的技術改造以及合理的設備選型,實現總量減少、部分化解或徹底消滅在萌發之中,也就是多年來政府倡導的“以預防為主”的方針。設備治理是指:當污染物不可避免時,則采用經濟、可靠的適用技術和裝備,來進行嚴格治理,使其達到環保標準的排放要求。
1.粉塵治理大規模新型干法水泥廠,從礦山開采的石灰石,采用低速、超寬、長距離皮帶機輸送進廠,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有利于清潔生產;大型預均化設施,既穩定了水泥原料的成分波動,又解決了大宗物料的無組織排放;采用預分解窯的篦冷機余熱利用技術,既有效地節約了能源,又有利于篦冷機廢氣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實施熟料、水泥散裝的無塵裝車技術,使庫底、棧臺、貨廠、碼頭改變了粉塵飛揚的面貌。現代立窯企業加強了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和科學、嚴格管理的力度,物料堆取、輸送、倒運,做到大庫密封、降低落差、負壓運行;破碎物料選用機內氣流自循環、無塵排放的環保機械設備;庫底配料皮帶改用箱式結構的FU鏈式輸送機;立窯車間全面采用新型預加水成球工藝等等。
許多水泥企業在提升生產技術水平的同時,圍繞一些急待解決的環保問題開展研究,依靠科技、標本兼治。配合工藝設備改造,盡可能地減少揚塵點數量及其粉塵排放濃度,不僅節約了資金投入,而且也提升了環保治理水平。
在國內水泥行業,除塵設備主要選用過濾式除塵設備中的袋收塵器和電除塵設備中的電收塵器。現重點介紹如下:
①袋收塵器:我國許多優秀環保企業制造的袋收塵器,在高濃度或高溫多變的惡劣環境下應用,使粉塵排放濃度低于50mg/m3,甚至低于10mg/m3。袋收塵器的不足是:對含塵氣體的溫度、濕度有限制要求,溫度過高,容易燒袋;溫度過低,氣體結露,容易糊袋。因此,不適宜凈化黏性強的粉塵和濕度過大的含塵氣體。在凈化窯爐、烘干機等熱工設備煙氣時,需要生產工藝及除塵系統予以相應配合。
②電收塵器:近年來,我國引進、消化、吸收了世界一流的制造技術及設備,目前已經能夠配套生產2500~10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超大型電收塵器。整機不僅實現了全部國產化,而且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先進水平,價格卻遠遠低于國外產品。
應用效果良好,粉塵排放濃度能夠滿足國家環保標準要求。電收塵器的不足是:在粉塵比電阻或粉塵濃度過高時,收塵效率會降低。需要高壓變電及硅整流等制造和安裝質量要求較高的配套設備,使安全操作及維護技術難度增加。處理新型干法窯的含塵氣體,要配套降低煙氣溫度和粉塵比電阻的增濕塔。含塵氣體應先進入增濕塔調質之后,再到電收塵器內凈化,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除塵效率。
2.有害氣體污染治理對于SO2的工藝治理,在回轉窯廠,主要是將窯尾廢氣作為熱源,用于生料磨系統粉磨兼烘干用。煙氣中的一部分SO2將被生料細粉表面吸附,然后返回回轉窯的燒成帶,以硫酸鹽或亞硫酸鹽的形式固化在水泥熟料中。其吸收率一般為40%~50%,隨單位生料的SO2含量的增大而減少。另一方面,出窯廢氣中帶有大量CaO粉塵和煅燒過程中揮發出來的K2O和Na2O,廢氣中的部分SO2的與之反應后,形成的化合物冷凝附著在粉塵上,并被窯尾收塵器收集下來。因此,SO2末端排放濃度小于100mg/m3,符合國家環保標準要求。在立窯企業,料球對SO2的吸收作用稍差,煅燒時K2O和Na2O的揮發也較低,因此,煙氣中的SO2含量一般高于回轉窯。必須嚴格禁止高硫煤的使用和盡量減少氟、硫復合礦化劑的用量,或改用其他的礦化劑。
對于NOx的工藝治理,在回轉窯廠,主要使用三風道或四風道噴煤管并將噴煤嘴調到最佳狀態,使火焰核心出現局部還原氣氛,以減少過剩空氣系數,既減少了廢氣量,也抑制了NOx的生成量。近年來,在新型干法生產中推廣的階段燃燒法效果也十分明顯。它是在分解爐下半部通入較少的三次風,控制過剩空氣系數小于0.9,在這里形成還原火焰,利用CO將NOx還原成N2;然后在分解爐的上半部分通入較多的、過剩空氣系數為1.2的三次風,將剩余CO的全部燃燒成CO2。為了保持一個穩定的還原區,分解爐及窯尾進料點都進行了相應調整。大約有50%的NOx在此消除,因此窯尾末端排放能夠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在立窯煅燒中,由于通風量有限,煙氣中的過剩空氣系數一般在1.1以下,空氣在高溫帶停留時間較短,窯內大部分區域溫度在1200℃以下,NOx形成條件與回轉窯相差較大,因此,立窯窯煙的NOx末端排放,一般都能達到國家環保標準要求。
對于氟化物的工藝治理,主要是盡量減少氟硫復合礦化劑的使用量,或者以其他的礦化劑來代替它。如:磷石膏、鋇渣、鉛鋅尾礦、重晶石尾礦和礬土等。研究結果表明:在生料中加入3%~4%的磷石膏能強化煅燒過程,熟料產量提高10%~15%,熟料強度提高0.05MPa。在生料中加入BaO礦化效果好,熟料3天強度平均提高0.1MPa,28天強度提高0.08MPa。在生料中加入1.5%~3%的鉛鋅尾礦,熟料強度提高0.1MPa,節煤5%~6%,每噸水泥生產成本降低5~7元。
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經過增產降污的工藝治理后,仍有一部分有害氣體要排出熱工設備之外。目前國內比較成熟、有效的治理方法有三種:吸收凈化法、吸附凈化法和催化凈化法。吸收凈化法是利用吸收劑將有害氣體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分,進行有選擇性的物理吸收或化學反應,使其產生分離的過程;吸附凈化法是利用多孔固體吸附劑將有害氣體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分集聚或凝縮在其表面上,達到分離的目的;催化凈化法是利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將有害氣體中的有害組分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凈化方法。
①SO2的治理:將CaO用壓縮空氣噴入SO2濃度較高的部位,如:預熱器上部的旋風筒及其連結管道處。使SO2與CaO相互作用,形成CaS4進入窯內,最后固化在熟料中。該法一般可以吸收50%~60%的SO2。還可以采用專用的窯尾煙氣旁路系統脫硫裝置,氣體懸浮吸收塔(GSA)。
它用石灰溶液做吸收劑,經高壓噴嘴制成霧狀Ca(OH)2,懸浮于吸收塔中吸收煙氣中的SO2,吸收率可達90%,效率很高。
②NOx的治理:通常是將含NH325%的溶液噴入廢氣溫度為900~1100℃的窯尾管道中,使NOx還原成N2和H2O,多余的NH3則被燒掉而分解。
一般可以降低煙氣中的NOx含量80%。該方法稱之為:選擇性非接觸劑型脫氮法(SNCR)。另外一種方法稱之為:選擇性接觸劑型脫氮法(SCR),它是在350℃溫度下,使NH3在接觸劑表面與NOx發生化學反應。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可以降低煙氣中的NOx含量90%,但裝備比較復雜,費用較高。
③氟化物治理:由于氟化物易溶于水和堿性水溶液,因此,去除有害氣體中的氟化物,一般都采用濕法治理。有用水吸收后再用石灰乳中和法,回收產物為氟化鈣;還有用硫酸鈉水溶液為吸收劑的吸收法,回收產物為氟化氫;用氫氧化鈉水溶液為吸收劑,回收產物可為冰晶石,它是煉鋁不可缺少的原料。在采用濕法治理時,要注意設備裝置材料的防腐性能。在有色冶金工業中,也采用干法凈化氟化物煙氣,它應用固態氧化鋁為吸附劑,吸附后含氟化物的氧化鋁可以做煉鋁的原料。濕法除氟率一般為70%~80%,而干法除氟率可達到90%。
三、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現狀分析我國現行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1996),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原來《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85)的基礎上,于1996年修改制定的。它顯著的特點就是“三三制”:首先是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把水泥廠所在地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類別;然后按水泥廠建廠的時間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最后是將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級別。在不同區域、不同時間建設的水泥廠,執行不同級別的排放限值標準。
現行國家標準(GB4915-1996)是在我國全面實行市場經濟的時期出臺的,由于市場本身無法解決污染問題,有時某些市場的價格競爭,還會導致生產企業以犧牲環保來換取“低成本”的錯誤舉措。因此,通過政府的作用,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和法規,來保護環境,以實現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作為排放標準的前瞻性和經濟性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在水泥生產線上的某些直接投資和實現該標準所需代價、對生產成本的增加,企業是否能夠承受?都引起各水泥企業的關注和重視。現將收集到的反饋意見歸納如下:(1)標準中“以區域分類來確定排放限值”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正在逐步縮小。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要求環境質量的標準越來越高。農民希望工礦企業的發展,必須注重保護環境,還大自然一片凈土。
(2)標準中放寬對“大齡生產線”的排污限值,不利于淘汰落后:發展經濟不能以污染環境為代價,這是國家早已確定的大政方針。現在經濟已經發達了,水泥企業有義務還清這筆對生態環境欠下的債。建廠時間越長,欠下的債越多,越應該做得更好、更徹底。一味遷就、憐憫落后工藝,這與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淘汰落后”是不相容的,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因此對建設時間久遠的水泥生產線,不應該放寬污染物排放限值。
(3)實際排放量的監測儀器、方法、質量分析、數據處理等及執法人員資質必須進行認證、規范:前幾年,各地要求環保達標的呼聲很高,同時也關停了不少污染嚴重的水泥廠。這是執行環保標準成功的一面,但我們也要看到,有許多市、縣出現環保執法人員屈服于當地政府的壓力,實施地方保護的跡象。以感情代替政策、以罰款代替治理、漏檢、免檢,掛牌達標等等,使環保治理工作流于形式,企業并沒有改變環境面貌。
(4)獎懲分明、建立長期有效的環保管理體系:國家“環保法”對那些“綜合利用、化害為益”的企業實行獎勵,是為了鼓勵、調動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所以對于達標單位的獎勵也應該明確。個別地區的排污費收繳,不分“達標”或“不達標”,挫傷了達標企業的積極性。
今后應該把龐大而又復雜的環保管理重擔,分解到具體行業、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身上,形成完善的綜合執法環保的體系,調動各種力量自覺保護環境,而不是形成“治”與“被治”的對立局面,變環保管理為水泥企業自己的事。
環保標準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
建議:盡快建立長期有效的環境體系,在新的環保標準出臺后,頒布與之相關的環保管理法規和監控檢測條例,變環保管理為水泥企業自己自覺維護遵守的規則。
我國加入WTO以來,各行各業都加快了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以求實現與國外同行業的同步發展。水泥工業的產品質量標準,已經與國際接軌;水泥工業環保標準與國際接軌,也是指日可待之事。眾所周知,質量法規、環保法規與水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在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環保標準升級能否做到既滿足環境質量的要求,又與技術發展水平、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水泥工業生產過程與污染源現狀水泥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礦物資源,同時也產生大量的粉塵、噪音及對環境有害的氣體。我國水泥工業的粉塵排放量一般為水泥產量的0.5%~3%,立窯企業與回轉窯企業、治理達標與沒有達標的企業,差距很大;世界發達國家已將粉塵排放量控制在0.01%以下,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即使污染物排放達標,排放總量還是會繼續增長。因此,僅僅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濃度,顯然是不夠的,還應該對排放總量加以限制。也就是要求水泥企業一定要做到增產不增污,甚至增產減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水泥工業的環保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環境質量避免了急劇變化的局面。
二、水泥生產污染物防治適用技術及設備污染物防治技術實際上包括兩個層面:預防(又稱工藝治理)和治理(又稱設備治理)。工藝治理是指:水泥廠的某些污染物,可以通過科學的工藝設計、先進的技術改造以及合理的設備選型,實現總量減少、部分化解或徹底消滅在萌發之中,也就是多年來政府倡導的“以預防為主”的方針。設備治理是指:當污染物不可避免時,則采用經濟、可靠的適用技術和裝備,來進行嚴格治理,使其達到環保標準的排放要求。
1.粉塵治理大規模新型干法水泥廠,從礦山開采的石灰石,采用低速、超寬、長距離皮帶機輸送進廠,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有利于清潔生產;大型預均化設施,既穩定了水泥原料的成分波動,又解決了大宗物料的無組織排放;采用預分解窯的篦冷機余熱利用技術,既有效地節約了能源,又有利于篦冷機廢氣實現零排放、零污染;實施熟料、水泥散裝的無塵裝車技術,使庫底、棧臺、貨廠、碼頭改變了粉塵飛揚的面貌。現代立窯企業加強了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和科學、嚴格管理的力度,物料堆取、輸送、倒運,做到大庫密封、降低落差、負壓運行;破碎物料選用機內氣流自循環、無塵排放的環保機械設備;庫底配料皮帶改用箱式結構的FU鏈式輸送機;立窯車間全面采用新型預加水成球工藝等等。
許多水泥企業在提升生產技術水平的同時,圍繞一些急待解決的環保問題開展研究,依靠科技、標本兼治。配合工藝設備改造,盡可能地減少揚塵點數量及其粉塵排放濃度,不僅節約了資金投入,而且也提升了環保治理水平。
在國內水泥行業,除塵設備主要選用過濾式除塵設備中的袋收塵器和電除塵設備中的電收塵器。現重點介紹如下:
①袋收塵器:我國許多優秀環保企業制造的袋收塵器,在高濃度或高溫多變的惡劣環境下應用,使粉塵排放濃度低于50mg/m3,甚至低于10mg/m3。袋收塵器的不足是:對含塵氣體的溫度、濕度有限制要求,溫度過高,容易燒袋;溫度過低,氣體結露,容易糊袋。因此,不適宜凈化黏性強的粉塵和濕度過大的含塵氣體。在凈化窯爐、烘干機等熱工設備煙氣時,需要生產工藝及除塵系統予以相應配合。
②電收塵器:近年來,我國引進、消化、吸收了世界一流的制造技術及設備,目前已經能夠配套生產2500~10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超大型電收塵器。整機不僅實現了全部國產化,而且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先進水平,價格卻遠遠低于國外產品。
應用效果良好,粉塵排放濃度能夠滿足國家環保標準要求。電收塵器的不足是:在粉塵比電阻或粉塵濃度過高時,收塵效率會降低。需要高壓變電及硅整流等制造和安裝質量要求較高的配套設備,使安全操作及維護技術難度增加。處理新型干法窯的含塵氣體,要配套降低煙氣溫度和粉塵比電阻的增濕塔。含塵氣體應先進入增濕塔調質之后,再到電收塵器內凈化,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除塵效率。
2.有害氣體污染治理對于SO2的工藝治理,在回轉窯廠,主要是將窯尾廢氣作為熱源,用于生料磨系統粉磨兼烘干用。煙氣中的一部分SO2將被生料細粉表面吸附,然后返回回轉窯的燒成帶,以硫酸鹽或亞硫酸鹽的形式固化在水泥熟料中。其吸收率一般為40%~50%,隨單位生料的SO2含量的增大而減少。另一方面,出窯廢氣中帶有大量CaO粉塵和煅燒過程中揮發出來的K2O和Na2O,廢氣中的部分SO2的與之反應后,形成的化合物冷凝附著在粉塵上,并被窯尾收塵器收集下來。因此,SO2末端排放濃度小于100mg/m3,符合國家環保標準要求。在立窯企業,料球對SO2的吸收作用稍差,煅燒時K2O和Na2O的揮發也較低,因此,煙氣中的SO2含量一般高于回轉窯。必須嚴格禁止高硫煤的使用和盡量減少氟、硫復合礦化劑的用量,或改用其他的礦化劑。
對于NOx的工藝治理,在回轉窯廠,主要使用三風道或四風道噴煤管并將噴煤嘴調到最佳狀態,使火焰核心出現局部還原氣氛,以減少過剩空氣系數,既減少了廢氣量,也抑制了NOx的生成量。近年來,在新型干法生產中推廣的階段燃燒法效果也十分明顯。它是在分解爐下半部通入較少的三次風,控制過剩空氣系數小于0.9,在這里形成還原火焰,利用CO將NOx還原成N2;然后在分解爐的上半部分通入較多的、過剩空氣系數為1.2的三次風,將剩余CO的全部燃燒成CO2。為了保持一個穩定的還原區,分解爐及窯尾進料點都進行了相應調整。大約有50%的NOx在此消除,因此窯尾末端排放能夠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在立窯煅燒中,由于通風量有限,煙氣中的過剩空氣系數一般在1.1以下,空氣在高溫帶停留時間較短,窯內大部分區域溫度在1200℃以下,NOx形成條件與回轉窯相差較大,因此,立窯窯煙的NOx末端排放,一般都能達到國家環保標準要求。
對于氟化物的工藝治理,主要是盡量減少氟硫復合礦化劑的使用量,或者以其他的礦化劑來代替它。如:磷石膏、鋇渣、鉛鋅尾礦、重晶石尾礦和礬土等。研究結果表明:在生料中加入3%~4%的磷石膏能強化煅燒過程,熟料產量提高10%~15%,熟料強度提高0.05MPa。在生料中加入BaO礦化效果好,熟料3天強度平均提高0.1MPa,28天強度提高0.08MPa。在生料中加入1.5%~3%的鉛鋅尾礦,熟料強度提高0.1MPa,節煤5%~6%,每噸水泥生產成本降低5~7元。
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經過增產降污的工藝治理后,仍有一部分有害氣體要排出熱工設備之外。目前國內比較成熟、有效的治理方法有三種:吸收凈化法、吸附凈化法和催化凈化法。吸收凈化法是利用吸收劑將有害氣體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分,進行有選擇性的物理吸收或化學反應,使其產生分離的過程;吸附凈化法是利用多孔固體吸附劑將有害氣體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分集聚或凝縮在其表面上,達到分離的目的;催化凈化法是利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將有害氣體中的有害組分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凈化方法。
①SO2的治理:將CaO用壓縮空氣噴入SO2濃度較高的部位,如:預熱器上部的旋風筒及其連結管道處。使SO2與CaO相互作用,形成CaS4進入窯內,最后固化在熟料中。該法一般可以吸收50%~60%的SO2。還可以采用專用的窯尾煙氣旁路系統脫硫裝置,氣體懸浮吸收塔(GSA)。
它用石灰溶液做吸收劑,經高壓噴嘴制成霧狀Ca(OH)2,懸浮于吸收塔中吸收煙氣中的SO2,吸收率可達90%,效率很高。
②NOx的治理:通常是將含NH325%的溶液噴入廢氣溫度為900~1100℃的窯尾管道中,使NOx還原成N2和H2O,多余的NH3則被燒掉而分解。
一般可以降低煙氣中的NOx含量80%。該方法稱之為:選擇性非接觸劑型脫氮法(SNCR)。另外一種方法稱之為:選擇性接觸劑型脫氮法(SCR),它是在350℃溫度下,使NH3在接觸劑表面與NOx發生化學反應。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可以降低煙氣中的NOx含量90%,但裝備比較復雜,費用較高。
③氟化物治理:由于氟化物易溶于水和堿性水溶液,因此,去除有害氣體中的氟化物,一般都采用濕法治理。有用水吸收后再用石灰乳中和法,回收產物為氟化鈣;還有用硫酸鈉水溶液為吸收劑的吸收法,回收產物為氟化氫;用氫氧化鈉水溶液為吸收劑,回收產物可為冰晶石,它是煉鋁不可缺少的原料。在采用濕法治理時,要注意設備裝置材料的防腐性能。在有色冶金工業中,也采用干法凈化氟化物煙氣,它應用固態氧化鋁為吸附劑,吸附后含氟化物的氧化鋁可以做煉鋁的原料。濕法除氟率一般為70%~80%,而干法除氟率可達到90%。
三、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現狀分析我國現行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1996),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原來《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85)的基礎上,于1996年修改制定的。它顯著的特點就是“三三制”:首先是按《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把水泥廠所在地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類別;然后按水泥廠建廠的時間劃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最后是將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劃分為三個不同的級別。在不同區域、不同時間建設的水泥廠,執行不同級別的排放限值標準。
現行國家標準(GB4915-1996)是在我國全面實行市場經濟的時期出臺的,由于市場本身無法解決污染問題,有時某些市場的價格競爭,還會導致生產企業以犧牲環保來換取“低成本”的錯誤舉措。因此,通過政府的作用,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制定產業發展政策和法規,來保護環境,以實現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作為排放標準的前瞻性和經濟性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形勢?在水泥生產線上的某些直接投資和實現該標準所需代價、對生產成本的增加,企業是否能夠承受?都引起各水泥企業的關注和重視。現將收集到的反饋意見歸納如下:(1)標準中“以區域分類來確定排放限值”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差別、工農差別正在逐步縮小。廣大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要求環境質量的標準越來越高。農民希望工礦企業的發展,必須注重保護環境,還大自然一片凈土。
(2)標準中放寬對“大齡生產線”的排污限值,不利于淘汰落后:發展經濟不能以污染環境為代價,這是國家早已確定的大政方針。現在經濟已經發達了,水泥企業有義務還清這筆對生態環境欠下的債。建廠時間越長,欠下的債越多,越應該做得更好、更徹底。一味遷就、憐憫落后工藝,這與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淘汰落后”是不相容的,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因此對建設時間久遠的水泥生產線,不應該放寬污染物排放限值。
(3)實際排放量的監測儀器、方法、質量分析、數據處理等及執法人員資質必須進行認證、規范:前幾年,各地要求環保達標的呼聲很高,同時也關停了不少污染嚴重的水泥廠。這是執行環保標準成功的一面,但我們也要看到,有許多市、縣出現環保執法人員屈服于當地政府的壓力,實施地方保護的跡象。以感情代替政策、以罰款代替治理、漏檢、免檢,掛牌達標等等,使環保治理工作流于形式,企業并沒有改變環境面貌。
(4)獎懲分明、建立長期有效的環保管理體系:國家“環保法”對那些“綜合利用、化害為益”的企業實行獎勵,是為了鼓勵、調動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所以對于達標單位的獎勵也應該明確。個別地區的排污費收繳,不分“達標”或“不達標”,挫傷了達標企業的積極性。
今后應該把龐大而又復雜的環保管理重擔,分解到具體行業、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身上,形成完善的綜合執法環保的體系,調動各種力量自覺保護環境,而不是形成“治”與“被治”的對立局面,變環保管理為水泥企業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