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北京謀求提升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四大產業基地(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藥、新材料、環保),加大建設力度,已漸成新
的經濟增長點。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產值在2003年內分別取得了48%和15.7%的增幅。新材料行業完成增加值32.9億元,增長14.4%。
作為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北京新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一直排名全國第一,在稀土永磁、人工晶體、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或者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如北京大學研制的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永磁材料——釹鐵氮材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一項發明,可以廣泛應用于信息、能源、交通、機械等各個領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該項目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釹鐵氮磁粉的中試生產,向產業化邁進。依托科研院所改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每年北京都涌現出一批新材料高科技企業,現在已經發展到780多家,年銷售收入突破170億元。目前北京的新材料上市公司共有7家,數量居全國首位。這7家公司的主營收入達28.63億元,凈利潤3.16億元。
的經濟增長點。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產值在2003年內分別取得了48%和15.7%的增幅。新材料行業完成增加值32.9億元,增長14.4%。
作為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北京新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一直排名全國第一,在稀土永磁、人工晶體、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等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或者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如北京大學研制的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永磁材料——釹鐵氮材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一項發明,可以廣泛應用于信息、能源、交通、機械等各個領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該項目有望在今年年底實現釹鐵氮磁粉的中試生產,向產業化邁進。依托科研院所改制和科技成果轉化,每年北京都涌現出一批新材料高科技企業,現在已經發展到780多家,年銷售收入突破170億元。目前北京的新材料上市公司共有7家,數量居全國首位。這7家公司的主營收入達28.63億元,凈利潤3.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