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昆陽的礦床元素組合比白云鄂博還多,礦產前景喜人 。
4月13日,中科院院士涂光熾和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胡瑞忠的博士生楊耀民,以一篇高水平的論文《中元古代昆陽群礦床地球化學研究——以武定迤納廠礦床為例》的研究證明:云南昆陽群是繼我國發現內蒙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礦床之后的又一稀土礦產所在地,那里的中元古代地層中同樣存在著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這一結論改寫了我國南方地區沒有同類型稀土礦床的歷史。
據《科技時報》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涂光熾在長期地質工作中,提出稀土在中元古代具有暴發性成礦的特征,認為其成因與中元古代大規模的富堿巖漿活動等因素有關。在他和胡瑞忠的建議下,楊耀民以“中元古代昆陽群礦床地球化學研究——以武定迤納廠礦床為例”研究為題開展工作。經過長期野外工作,他采集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標本,經過多種地球化學方法和工作手段,將取得的各種數據與白云鄂博典型礦物進行對照后,證實中元古代昆陽群因民組地層中出現稀土富集、成礦,與我國白云鄂博稀土—鈮—鐵超大型礦床在成礦年代、產出大地構造背景、成礦物質來源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相似性。楊耀民的研究表明,云南昆陽的礦床元素組合比白云鄂博還多,礦產前景喜人。
4月13日,中科院院士涂光熾和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胡瑞忠的博士生楊耀民,以一篇高水平的論文《中元古代昆陽群礦床地球化學研究——以武定迤納廠礦床為例》的研究證明:云南昆陽群是繼我國發現內蒙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礦床之后的又一稀土礦產所在地,那里的中元古代地層中同樣存在著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這一結論改寫了我國南方地區沒有同類型稀土礦床的歷史。
據《科技時報》報道,中國科學院院士涂光熾在長期地質工作中,提出稀土在中元古代具有暴發性成礦的特征,認為其成因與中元古代大規模的富堿巖漿活動等因素有關。在他和胡瑞忠的建議下,楊耀民以“中元古代昆陽群礦床地球化學研究——以武定迤納廠礦床為例”研究為題開展工作。經過長期野外工作,他采集了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標本,經過多種地球化學方法和工作手段,將取得的各種數據與白云鄂博典型礦物進行對照后,證實中元古代昆陽群因民組地層中出現稀土富集、成礦,與我國白云鄂博稀土—鈮—鐵超大型礦床在成礦年代、產出大地構造背景、成礦物質來源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相似性。楊耀民的研究表明,云南昆陽的礦床元素組合比白云鄂博還多,礦產前景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