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土豆和檸檬發電的原理是初中生都知道的事情,但科學研究人員再進一步,一片樹葉配合一些鈉就能成為一個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電池。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進行了這項實驗。他們首先把橡樹葉用1000攝氏度高溫烘烤一小時,使樹葉碳化。隨后加入鈉。橡樹葉背面原本用來吸收水分的細孔,現在用來吸收鈉電解質;樹葉的正面已經變成一層層納米結構的碳,可吸收攜帶電荷的鈉;整個過程正好形成鈉電池的正負兩極。

正如實驗過程描述,這項實驗不適宜在家中進行,因為需要有1000攝氏度的高溫烘烤環節。
現在,大多出可循環充電電池都是鋰電池,但是同等體積的鈉電池能夠載有更多電量,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是,科學家們還苦與找到一種可兼容鈉元素的陽極材料。
雖然可兼容多種材料的石墨烯能夠吸引和留住鈉,但是其生產過程太過耗時與昂貴。
與石墨烯形成對比的,用1000攝氏度烘烤一小時的樹葉,背面變成一層層納米結構的碳可用來吸收收攜帶電荷的鈉電解質,而樹葉的另一面因碳化變硬,變成一張納米結構的薄紙,來吸收帶有電荷的鈉。

目前,研究人員并沒有把樹葉電池投入商業化生產的計劃。研究的下一步是,對不同的樹葉進行研究,找到一種樹葉擁有最合適的厚度、最理想的結構、以及存儲電量的靈活性。
研究結果刊載于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最新一期《應用材料與界面》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ACS)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