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國稀土產業的核心事件是籌備組建南北兩大集團。
中國的稀土儲量占世界儲量的46%,在世界市場占有率高達85%以上,應用產品也占約50%。中國稀土產量的1/3出口。單看以上數字,似乎中國稀土產業的形勢良好,但事實上,中國稀土產業正處于低谷時期,暴露出大量問題。業內人士已提出“拯救稀土”的口號。
按照國家經貿委成立兩大集團的通知,今后,原則上不再增加外資稀土加工企業的出口規模和企業戶數。集團組建后3年內,暫不發新的采礦證。未進入集團的加工企業要進行清理整頓。
日前,中國北方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首先于明年5月掛牌。
人們把拯救產業的希望寄托于兩大集團。希望他們整合產業,拯救產業。目前看來,困難相當大。
整合的前提是減產
目前全世界稀土每年的需求量為7萬~8萬噸,中國的產能卻在每年18萬噸以上,嚴重過剩。而全國各地擴大產能的欲望仍很強烈。
目前國內稀土生產廠家有170多個,年生產能力大于5000噸的只有3家。
北京方正東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愿平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稀土產品價格繼續下跌,目前已降到了最低點。如碳酸稀土,去年的價格大致在900美元/噸左右,而今年的價格已跌到500美元/噸以下。氧化鈰和氧化鑭的售價也分別從去年的1.8萬元/噸和2.2萬元/噸跌到目前的1.7萬元/噸和1.2萬元/噸。氧化釹現在的價格是每噸4萬元左右,還不到去年售價的一半。
因需求不足、市場低迷,故稀土產業只能大幅減產。目前,國內2/3以上的稀土冶煉企業都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
盡管中國稀土廠家今年大幅削減了產量,行情回暖仍然毫無指望。下一步再讓誰減產?
整合缺乏技術龍頭
由于產品大量用于出口,而一些掌握出口配額的外貿公司僅僅考慮價格因素來選擇產品,使一些規范的大型企業反而處于不利位置。今后出口配額集中分配給兩大集團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兩大集團要想整合市場競爭混亂的稀土產業很難,因為沒有技術龍頭———目前,稀土重要專利幾乎全部被外國控制,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氫化物電池、稀土發光材料等的專利都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到目前為止,中國稀土企業中,大中型70%以上、小型95%以上沒有一項專利申請。而國外的一些大公司已經在窺視中國這個大市場。
中國稀土大多以原材料出口,低、中附加值的稀土初級產品比重占75%以上,而高純單一稀土氧化物、高級合金等高附加值產品僅占25%左右,利潤率太低。
由于產學研脫節,科研成果產業化存在諸多困難,企業科技更新速度慢,稀土產業整體水平無法得到提高。
國內稀土企業分屬冶金、有色、軍工三大部委,分布在20多個省市,受到利益驅動和保護主義的影響,稀土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突出,條塊分割、地方爭端問題較為嚴重,這使整個行業的管理、協調困難重重。
環境問題待解決
兩大集團要想作出成績,首先不是掙錢,而是抓好稀土行業的環境保護。
目前中國稀土行業的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到限制了稀土行業的持續發展。在江西、廣東、福建等南方各省的大部分地區,依然采用既浪費資源又破壞生態環境的池浸工藝。此工藝資源利用率只有30%~50%,以現有年產1.7萬噸稀土氧化物計,每年要破壞地表植被304平方公里。
包頭地區現有22家稀土冶煉分離廠,其中有19家沒有環境治理措施,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水、氣、渣廢棄物。四川攀西地區和成都附近已有27個稀土冶煉廠,絕大部分沒有污水治理措施。
為此,專家呼吁,新成立的兩大集團必須下大力氣治理稀土開采、冶煉、加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大力研發和推廣使用綠色環保工藝技術,采取技術和行政法規雙管齊下的措施,禁止使用池浸工藝開采離子吸附型稀土礦。
中國的稀土儲量占世界儲量的46%,在世界市場占有率高達85%以上,應用產品也占約50%。中國稀土產量的1/3出口。單看以上數字,似乎中國稀土產業的形勢良好,但事實上,中國稀土產業正處于低谷時期,暴露出大量問題。業內人士已提出“拯救稀土”的口號。
按照國家經貿委成立兩大集團的通知,今后,原則上不再增加外資稀土加工企業的出口規模和企業戶數。集團組建后3年內,暫不發新的采礦證。未進入集團的加工企業要進行清理整頓。
日前,中國北方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首先于明年5月掛牌。
人們把拯救產業的希望寄托于兩大集團。希望他們整合產業,拯救產業。目前看來,困難相當大。
整合的前提是減產
目前全世界稀土每年的需求量為7萬~8萬噸,中國的產能卻在每年18萬噸以上,嚴重過剩。而全國各地擴大產能的欲望仍很強烈。
目前國內稀土生產廠家有170多個,年生產能力大于5000噸的只有3家。
北京方正東安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愿平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稀土產品價格繼續下跌,目前已降到了最低點。如碳酸稀土,去年的價格大致在900美元/噸左右,而今年的價格已跌到500美元/噸以下。氧化鈰和氧化鑭的售價也分別從去年的1.8萬元/噸和2.2萬元/噸跌到目前的1.7萬元/噸和1.2萬元/噸。氧化釹現在的價格是每噸4萬元左右,還不到去年售價的一半。
因需求不足、市場低迷,故稀土產業只能大幅減產。目前,國內2/3以上的稀土冶煉企業都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
盡管中國稀土廠家今年大幅削減了產量,行情回暖仍然毫無指望。下一步再讓誰減產?
整合缺乏技術龍頭
由于產品大量用于出口,而一些掌握出口配額的外貿公司僅僅考慮價格因素來選擇產品,使一些規范的大型企業反而處于不利位置。今后出口配額集中分配給兩大集團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兩大集團要想整合市場競爭混亂的稀土產業很難,因為沒有技術龍頭———目前,稀土重要專利幾乎全部被外國控制,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氫化物電池、稀土發光材料等的專利都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中。到目前為止,中國稀土企業中,大中型70%以上、小型95%以上沒有一項專利申請。而國外的一些大公司已經在窺視中國這個大市場。
中國稀土大多以原材料出口,低、中附加值的稀土初級產品比重占75%以上,而高純單一稀土氧化物、高級合金等高附加值產品僅占25%左右,利潤率太低。
由于產學研脫節,科研成果產業化存在諸多困難,企業科技更新速度慢,稀土產業整體水平無法得到提高。
國內稀土企業分屬冶金、有色、軍工三大部委,分布在20多個省市,受到利益驅動和保護主義的影響,稀土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突出,條塊分割、地方爭端問題較為嚴重,這使整個行業的管理、協調困難重重。
環境問題待解決
兩大集團要想作出成績,首先不是掙錢,而是抓好稀土行業的環境保護。
目前中國稀土行業的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到限制了稀土行業的持續發展。在江西、廣東、福建等南方各省的大部分地區,依然采用既浪費資源又破壞生態環境的池浸工藝。此工藝資源利用率只有30%~50%,以現有年產1.7萬噸稀土氧化物計,每年要破壞地表植被304平方公里。
包頭地區現有22家稀土冶煉分離廠,其中有19家沒有環境治理措施,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水、氣、渣廢棄物。四川攀西地區和成都附近已有27個稀土冶煉廠,絕大部分沒有污水治理措施。
為此,專家呼吁,新成立的兩大集團必須下大力氣治理稀土開采、冶煉、加工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大力研發和推廣使用綠色環保工藝技術,采取技術和行政法規雙管齊下的措施,禁止使用池浸工藝開采離子吸附型稀土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