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已遭瘋狂炒作的鋰電池板塊正處在一個岔路口。
近日,天齊鋰業在深交所宣布,公司決定將中期盈利預期上調至7.2-7.5億元,調整幅度約為1.2億元。事實上,持有該公司股份的投資者絲毫未分享到喜悅,公告披露后逾一周,該股僅上漲0.84%,似原地踏步。
天齊鋰業究竟遭遇了何種不測?原來,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約為17萬輛,僅完成全年目標的24%。終端產品銷售未達預期,對上游鋰電池行業亦構成打擊。
據相關機構初步統計,二季度國內動力鋰電池產量較一季度環比下滑約40%;作為鋰電池的核心原材料,價格瘋漲了6倍的碳酸鋰也隨之出現回調,跌幅現已達22%。
兩公司上調中期盈利預期
7月13日,天齊鋰業發布業績修正公告。該公司曾在一季報中預計,今年1-6月將實現凈利潤6億-6.5億元;得益于產品價格上漲超預期,公司現將此盈利數據上調為7.2億-7.5億元。記者注意到,一季度,天齊鋰業的凈利潤為2.84億元;簡單測算可知,公司二季度的凈利潤約為一季度的1.6倍。若與去年同期比較,其業績增長更為驚人。去年二季度,天齊鋰業僅盈利1120.48萬元;故,今年的利潤將會是去年的40倍。
讓天齊鋰業業績得以躥升的是碳酸鋰,這也是他們的主營產品;公司現在的產能約為2.75萬噸/年,當中,有2.45萬噸/年為電池級產品。
行業分析師馬太解釋:“電池級碳酸鋰可直接用于生產鋰電池的正極材料,如鎳鈷錳酸鋰;也可間接用于生產鋰電池的電解質,如六氟磷酸鋰。”2015年9月之前,碳酸鋰行業較為低迷,“最低時,價格也就三、四萬元一噸。”天齊鋰業方面透露。然而,2015年9月之后該產品便如坐上火箭,一路飆升至18萬元/噸;該價格出現在今年4月,約為起漲時的6倍。
電池級碳酸鋰瘋漲,源自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收官之年。由于擔心來年(2016年)購車補貼可能會有所下調,年底,公眾開始扎堆搶購車輛,迫使汽車廠家不得不卯足全力生產。
工信部數據顯示,去年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僅2.83萬輛;10-12月三個月,這一數字已激增至5.07萬輛、7.23萬輛、9.98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快速增長,拉動鋰電池出貨量的同時,還推高了鋰電池相關材料的價格。
“那段時間,不僅是電池級碳酸鋰,六氟磷酸鋰也漲得比較離譜。”馬太表示。多氟多方面透露,2015年初,六氟磷酸鋰的價格僅8.5萬元/噸;至今年二季度,該價格已攀升至44萬元/噸,漲了近4倍。
也就在天齊鋰業公告后兩天,7月15日天賜材料亦宣告將上調中期盈利預期;經修正,其業績增長幅度由原來的430%-460%調整為540%-560%。需要說明的是,天賜材料便生產六氟磷酸鋰。
鋰電池板塊拐點已至?
上市公司大幅上調盈利預期,按照常理推斷,其股價便會隨之上漲。不承想,近期天齊鋰業卻紋絲不動,多氟多也陷入了沉寂,天賜材料甚至出現下跌。鋰電池板塊集體啞火,與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速放緩有關。
7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7.7萬輛、17萬輛,同比增長125%、126.9%。該數據看似靚麗,實則低于預期。原來,年初協會曾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萬輛,現如今完成率尚不足50%。另外,六個月中單月最高產量為4.5萬輛,還不到去年12月的一半。
數據發布之后,協會副秘書長姚杰認為下半年的產銷量普遍高于上半年,故仍堅持全年70萬輛的銷量目標,不做調整。自身亦生產新能源汽車的多氟多對此卻不敢茍同。7月19日,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從上半年的情況看,這個目標已很難完成。”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未達預期,去年底的突擊走量被認為是“罪魁禍首”,“這透支了部分需求。”馬太指出。天齊鋰業方面則補充道,始于今年2月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項檢查范圍覆蓋全國25個省市,現已結束,“騙補名單至今都未能公布,廠家也就只好駐足觀望,他們多少是有些擔心。萬一出現在名單上,將被取消補貼資格,造車的錢就只能砸在自己手上。”該人士透露。
下游遇到瓶頸,作為上游,鋰電池相關材料的價格便不再堅挺。
生意社數據顯示,近期碳酸鋰的價格已跌至14萬元/噸,進入7月后,這種跌勢還有加速跡象;六氟磷酸鋰的價格則回落至40萬元/噸。在接到記者來電后,天齊鋰業、多氟多方面對于上述兩項價格的調整皆予以了確認,但他們拒絕對未來走勢作出判斷。這不免讓人擔心,若碳酸鋰價格至此一沉不起,下半年,天齊鋰業將靠什么來繼續維持業績增長?
“我們去年收購了江蘇天齊,該基地現有1.7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產能,去年每個月的產量大概是八、九百噸,今年會增加到一千一、二百噸。除此之外,我就暫時想不到還有其它的了。”該負責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