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全300首小学,一杆大枪草一家三娘的故事,男人的坤坤升到女人的坤坤,国产处破苞无码精品网站下载

非金屬礦行業“十五”規劃


來源: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

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資源豐富、品種較齊全的國家之一。近50年來,我國探明有儲量的非金屬礦產已達88種,礦產地達4700多個。在勘探開發傳統非金屬礦產的同時,還發現了一批新的礦種。從目前全國已探明的非金屬礦資源狀況看,石灰石、石墨、菱鎂礦、滑石、螢石、重晶石、石膏、硅灰石、膨潤土、石棉等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高嶺土硅藻土、海泡石、凹凸棒石等礦產儲量前景十分可觀。石材資源分布廣、儲量大、花色品種繁多,開發前景廣闊。我國的非金屬礦資源總量很大,但由于人口眾多,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還不足世縉驕??降囊話耄?笮陀胖士蟠步仙佟6??蘭桶聳?甏?岳矗??以誑蟛?碧椒矯嫻耐度爰跎伲??笨蟛??⑶慷燃喲螅?糠摯蟛?淖試創⒈趕陸怠?BR>
    一、發展現狀
    ㈠ 多元化開發,產品品種和質量有了較大發展
    我國非金屬礦的開發涉及建材、地礦、冶金、化工、機電、煤炭、核工業、輕工、有色等多個行業。各行業根據各自的條件,開發了不同品種的非金屬礦產品,形成了以建材為主,多行業開發的格局。據統計,1999年非金屬礦采選及制品行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含500萬元)的非國有企業2751個,工業總產值443.29億元(1990年不變價,以下同),比上年增長9.7%。其中制品業產值258.1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占非金屬礦采選及制品業產值的58.23%,增長5.5%。(主要產品產量見表)。產品規格品種增加,質量不斷提高,部分非金屬礦超細、改性產品如重質碳酸鈣、煅燒高嶺土、活性白土等在規格、質量上都能滿足國內相關行業的需求,并有一定量的出口。

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石墨
萬噸
195.1
168
162.1
150
165

鱗片石墨
萬噸
58.8
14.3
28
20
24

大理石板材
萬平方米
5109.3
4966
4579.6
2227
4500

花崗石板材
萬平方米
11558.3
16361.4
10192
8334
12000

滑石
萬噸
397.6
406.9
147.5
113.6
150

瓷土
萬噸
952.6
1089.9
156.2
146
150

石膏
萬噸
2722
2662.2
1957.4
1778.3
2800

石棉
萬噸
44.2
43.7
29.7
32.9
30

石棉制品
萬噸
39.2
31.1
22.7
16.2
23


  注:表中1996年、1997年為全行業數據,1998、1999年為全部國有及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企業數據,數據來源于《國家建材局統計資料》;2000年產量為估計數。

    ㈡ 技術開發和研制取得了長足進展
    近年來非金屬礦技術開發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地礦、化工、建材、軍工、輕工等工業部門及科研教學單位紛紛投入力量,對礦物基礎理論、開發應用、專用設備。工藝進行研究開發。同時,相關行業的發展對非金屬礦產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八五”期間,“非全屬礦深加工”被列為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涉及非金屬礦物超細、提純、改性;柔性石墨復合技術及應用研究;寶石加工技術;粉石英深加工及應用技術研究等四個課題十九個專題的研究開發。部分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縮短了我國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為滿足造紙、涂料、橡膠、塑料、化工及石化、微電子等應用領域的需求,我國已開發了比較成熟的加工高純石墨、石英、硅藻土、高嶺土、膨潤上、云母制品、重質碳酸鈣等生產技術;大多數超細粉碎與精細分級技術裝備國內都能生產,某些設備的性能及配套工藝技術接近或達到國外同類設備先進水平,部分超細粉產品,如滑石、云母、重質碳酸鈣等還出口國外。非金屬礦物原料的表面改性、改型及復合產品已應用于許多工業部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功能性礦物加工制備技術方面,我國已能生產汽車、機電、環保等產業所需的石墨密封材料、石墨導電涂料、石墨潤滑材料、石棉摩擦材料、防火隔熱材料、催化、吸附與過濾材料、分子篩、防輻射、變硬、高耐磨材料等。

    ㈢ 非金屬礦產品的出口一直保持穩定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八五”、“九五”期間,國家一直把非金屬礦產品的出口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確立了以出口為主,發展外向型企業的戰略,使非金屬礦產品的出口創匯逐年增長,已成為我國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之一。據海關及有關部門統計, 1981~1985年非金屬礦產品累計出口12.51億美元,年均出口2.50億美元;1986~1990年累計出口26.52億美元,年均出口5.30億美元;1991~1995年累計出口47.41億美元,年均出口8億美元;1996~2000年累計出口105億美元,年均出口21億美元。全國非金屬礦產品出口創匯占建材及非金屬礦產品出口總額的60%~70%。

    ㈣ “九五”計劃執行情況分析
    ⒈ “九五”期間,我國的各項改革不斷深入,非金屬礦行業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高,主要礦產品原礦產量基本保持穩定。
    ⒉ 非金屬礦產品的出口繼續保持增長勢頭,2000年全國非金屬礦產品出口創匯24.29億美元。對外貿易呈多元化穩定發展,形勢較好。非金屬礦產制品出口創匯占建材行業出口總額的57%,比1995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
    ⒊ 石材作為非金屬礦工業的重要品種之一,發展迅速。2000年我國石材需求旺盛,全年用量超過1億平方米,各種異型材、石雕石刻、特種用石、園林石等用量在240萬立方米以上。石材出口成效顯著,20年出口創匯8.1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⒋ 堅持資源開發與保護并重,推進行業可持續發展。“九五”期間,列入國家技術改造“雙加”工程的非金屬礦項目10個,計劃投資4.8億元。同時國家還安排了一批礦產資源保護項目,用于提高非金屬礦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保護優質資源。為減少盲目開采資源,導致環境惡化,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工程學院發起成立了環境保護協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逐漸受到業內人士的重視。

    ㈤ 主要問題
    我國非金屬礦行業主要存在以下題:
    ⒈ 產業結構不合理。行業的總體素質低,小規模。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產品技術含量低,缺乏競爭力。
    “七五”、“八五”期間,國家建設了一批非金屬礦行業骨干龍頭企業,并逐漸向基地化發展,如萊州石材、黑龍江柳毛石墨礦、山東南墅石墨礦、廣西桂林滑石、遼寧海城滑石、茫崖石棉礦、蘇州、湛江等地的高嶺土礦,這些企業在發展非金屬礦物深加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等方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九五”時期,情況發生了變化,非金屬礦行業市場競爭加劇,而國有大型企業建設貸款也已進入還債高峰期,尤其是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供大于求,產品過剩,價格下降,使企業的效益嚴重滑坡,出現全行業虧損。國有大中型企業更是困難重重,部分企業被出售或承包,有的甚至破產,企業組織結構趨于分散。1999年,按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企業統計,2751個非金屬礦采選及制品企業中,大中型企業為166個,占6%;其工業總產值71.49億元,占16.13%。大中型企業的虧損面為31.93%,而全行業的虧損面為17%。非金屬礦產品仍以礦物原料采掘和初加工產品為主,深加工產品在質量、系列化、標準化等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
    ⒉ 行業的整體技術裝備落后,科研投入不足,研究力量分散,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引進礦物深加工技術裝備,受到資金短缺和技術封鎖的限制,發展緩慢。“九五”期間,企業靠自身的能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技術改進,但缺少大的投入,“九五”規劃中提出的發展非金屬礦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深加工產品出口等工作進展不夠理想;產業結構調整沒有大的起色,非金屬礦產品加工基地建設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
    ⒊ 礦產開發缺少科學指導和依法監督,各地方各部門分頭管理,亂采濫挖,浪費資源、破壞和污染環境的現象相當嚴重。
    ⒋ 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負擔重,體制不順,機制不靈活,管理水平低,市場應變能力和經濟效益差。
    ⒌ 出口產品仍以初級原料為主,且競爭無序,價格大幅度降低,大部分企業無利可圖,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國家利益也受到損害。

    二、面臨的形勢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態環境的建設,非金屬礦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土資源部組織全面資源調查論證,提供科學的依據;科技部組織專門力量,編制非金屬礦“十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了科技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國家制定了促進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如石材行業禁止重復建設年開采能力小于5000m3的礦山,年產10萬m2以下的加工廠,限制新建石棉礦山等。

    ㈠ 可持續發展對礦業開發提出更高的要求,非金屬礦開發方式將由粗放型向生態保護為主的科學開發型轉變
    進入21世紀,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的主旋律。保護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礦業開發必須遵循的原則。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仍處于過度消耗資源階段,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又加劇了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一些地方在礦產資源開發上還存在著濫采亂排的現象,既破壞和浪費了資源,又污染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這個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著力研究解決。礦產資源尤其是對具有戰略價值的非金屬礦資源的開發,必須執行“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保護與開發并舉”的方針,處理好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國家利益與地方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統籌規劃。以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對礦物材料的深加工,使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利用。

    ㈡ 科學技術進步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科技進步和工業化水平的提高為非金屬礦物原料的深加工奠定了基礎。社會生產集約化程度的提高也對礦物原料的質量、規格品種、性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未來礦業的增長將由原來的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資金密集型,礦物加上技術的創新、升級成為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低水平、小規模重復建設,分散供應、質量不穩定的初級生產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的需求。

    ㈢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為非金屬礦工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西部開發涉及的12個省市自治區,有許多儲量大、質量好、具有優勢的非金屬礦產資源,許多名貴品種石材都產自西部,如四川“中國紅”、新疆“天山藍”、貴州“晶墨玉”、云南大理石;新疆的蛭石、膨潤土;云南的硅藻土;甘肅、寧夏的石膏等。國家制定了開發西部的鼓勵政策,將加快基礎建設和生態建設步伐,調整產業結構,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投資環境將大為改善。依托資源優勢開發西部,是振興區域經濟的必然選擇,一方面礦產資源是開發的基礎,另一方面礦產品又為下游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東西部經濟的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將促進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㈣ 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發展非金屬礦物材料深加工已成為國內外非金屬礦工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礦產資源有限、不可再生,提高其綜合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礦物的深加工是對礦物原料潛在價值的進一步開發,非金屬礦物有許多優良物理化學特性,經深加工后,其性能將會發生質的改變,某些特性將得到顯著加強,這也是人們追求非金屬礦物深加工的目的之一。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新興學科的興起,如新材料產業、微電子產業、環保產業等,對礦物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是非金屬礦物深加工發展的動力。深加工產品的價值遠遠高于原礦或初級產品的價值,有的高達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研究開發礦物深加工及制品,挖掘資源的潛在價值,成為當今世界非金屬礦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㈤ 非金屬礦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礦產品的開發和利用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來自礦產資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來自礦產,95%的能源依賴于礦業提供。作為三大礦產之一的非金屬礦產是各工業部門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不僅在傳統的冶金、輕工、石化、機械、紡織等行業,而且在材料科學、微電子科學、國防等高科技領域都將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未來界經濟對礦物原料及其產品的需求將繼續穩步增加。目前,全球非金屬礦及產品年貿易額達300億美元以上,預計每年還將以3%的速度增長。多數非金屬礦產品如寶石、工業金剛石、天青石,新型農用非金屬礦產,造紙、塑料、橡膠和涂料用填料礦產(如碳酸鈣、硅灰石、云母粉、高嶺土、滑石等),建材非金屬礦產及節能環保礦產將保持較高的需求增長速度。我國非金屬礦產主要出口到東亞和北美地區,其次是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對東南亞地區,我國具有地理位置優勢和資源優勢,市場基礎較好,仍然是未來出口的重點目標市場。對歐洲和北美地區,我國除具有資源優勢外,還有勞動力成本低、產品價格低的優勢。不足之處是我國非金屬礦工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差,產品質量、規格品種、配套化、系列化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國內市場上非金屬礦產品在冶金、輕工、化工、機械等多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建筑業、汽車工業、機電工業、石化工業與非金屬礦工業關聯度較大,是未來非金屬礦產品尤其是深加工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汽車工業用的新型高性能摩擦材料、密封材料是非金屬礦傳統的主導產品。目前,我國汽車、飛機等制造業使用的高檔摩擦、密封材料尚有部分依靠進口,汽車制造用工程塑料大量采用非金屬礦物原料作為功能填料。建筑業發展需要大量的大理石、花崗石、硅鈣板、石膏板等非金屬礦裝飾裝修材料,對礦棉、蛭石、石棉、珍珠巖、硅藻土等一系到建筑保溫、防火、節能材料都將有更多更高的需求。機電工業是非金屬分產品應用最多的領域,如絕緣用的云母材料,石棉、石墨等摩擦、密封材料,微電子工業用的石墨乳、石英材料等將有較多增長。石化工業生產中大量采用非金屬礦物催化劑、載體、各種功能材料,往往由于采用非金屬礦物作為填料而使產品的性能得到較大的改善,并且降低產品成本。

    三、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㈠ 指導思想
    針對行業自身的特點,鼓勵支持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投資非金屬礦深加工產業,立足高起點,發展規模經濟;對多數中小礦業企業進行規范、引導,淘汰和關閉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工藝,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全行業發展;圍繞發展非金屬礦物深加工和擴大出口創匯兩大中心任務,以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礦物深加工技術進步為途徑,加快非金屬礦物深加工技術及產品的創新和產業化步伐,穩定非金屬礦原礦產量,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非金屬礦物制品的出口,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對具有戰略價值的非金屬礦資源實行保護性開采,保證國家對優勢礦產資源和戰略資源的控制力。

    ㈡ 發展目標
    非金屬礦工業的發展要由原礦或初加工產品的數量增長逐步向礦物深加工及制品方向轉移,采用高新技術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以優質產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使非金屬礦深加工及制品產值達到行業總產值的70%~80%。重點礦種的技術裝備水平:礦山實現機械化規模開采,選礦的技術裝備水平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際先進水平;礦物深加工及制品技術達到九十年代初期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九十年代中期水平。石材、石墨等優勢礦產要創若干個國際名牌產品。礦物的開發利用方式初步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亂采濫挖,破壞和浪費資源的現象受到遏制,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十五”末全國非金屬礦產品年出口創匯達到30~35億美元,其中深加工及制品創匯占65%~70%。
    
    四、發展方向與重點
    ㈠ 抓住幾個礦種,形成上規模、高質量的非金屬礦物加工基地或企業集團,扶持一批優勢礦種發展
我國的石墨、石材、方解石、重晶石、滑石、硅灰石、螢石及黏土類礦物儲量大、質量好,經過多年的開發已具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技術裝備水平,產品在國內外十場具有廣闊前景。以這些品種為重點,依托優勢企業,多方面吸引資金,用高新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改造,逐步實現規模經營,使重點礦種的深加工實現產業化,樹立行業典型,帶動全行業的健康發展。
“十五”期間重點抓好石材、石墨、方解石、硬質高嶺土等礦種的發展。
    石材:我國山東、新疆、廣東、福建地區,石材資源豐富,品種齊全,石材工業比較發達,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通過統一規劃,科學開發,組建石材科工貿大公司和企業集團,向高科技、規模化、外向型發展。
    石墨:我國石墨在資源、生產和國際貿易中都占有明顯優勢。“十五”期間,要加強行業的管理,鼓勵大企業間的聯合與合作,充分發揮行業整體優勢,實行保護性開采和規范出口,增強國家控制力。加快石墨材料加工技術的創新步伐,開發新產品,提高石墨深加工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方解石:鼓勵在有資源和靠近市場的地區建立一批具有技術優勢的大規模重質碳酸鈣加工基地,統一規劃,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優化產業結構。
硬質高嶺土:積極扶持硬質高嶺上的開發,發展大型化設備和大型化企業,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產品質量。

    ㈡ 加快非金屬礦物深加工技術、裝備的發展,圍繞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匯開發礦物深加工產品
    采用國內攻關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相結合等方式,加快非金屬礦物加工的技術進步。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多種形式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礦物深加工及制品生產技術與裝備,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產、學、研、工貿聯合,技術裝備的攻關與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十五”期間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技術與裝備的攻關:
    ⒈ 非金屬礦物基礎研究和制品的開發應用研究;
    ⒉ 顆粒工程技術,包括大型化、系列化、高效超細粉碎及煅燒、剝片、固液分離、分級技術與裝備;
    ⒊ 材料功能化復合技術,包括改性、改型、合成等技術與裝備;
    ⒋ 高級柔性石墨、石墨鋰電池陽極材料、碳合金、精細石墨乳等石墨深加工技術與裝備;
    ⒌ 大型高效石材開采技術設備、石材異型和精細加工設備及配套金剛石工具;
    ⒍ 非金屬黏土礦物用于環保領域的產品生產技術與裝備。
    
    ㈢ 開拓國際市場,增加非金屬礦物制品出口
    我國出口的主要非金屬礦產品有花崗石及大理石荒料、板材、其它石制品、石墨、滑石、螢石、重晶石、寶玉石、礬土等,其中石墨為世界第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石材產品為第二大生產國和出口國,硅灰石等占世界貿易量的20%~30%。“十五”期間,關鍵是抓好這些產品的深加工,提高產品質量,開發系列化、標準化產品,降低成本,提高礦物制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改變目前以原礦及初加工產品為主的不合理格局,調整出口產品結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保持和增加對東亞及東南亞市場的同時,努力擴大對歐洲、北美的出口,積極開拓對中東、西亞、非洲及南美洲的深加工及制品的市場。目前,國內的非金屬礦出口主要為外貿公司經營,企業直接出口創匯占份額較小。要打開國際市場,長期穩定出口,必須依靠有實力的大企業成大集團,鼓勵我國非金屬礦行業的大集團、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

    五、對策與措施
    ㈠ 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快非金屬礦企業的改革步伐
    國家對大中型企業的扭虧脫困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非金屬礦行業的大中型企業要抓住這一時機,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重點,加大改革力度,重點要在剝離、分流、轉產、兼并、重組、減輕社會負擔方面有所突破;加強經營觀念的轉變,制定適應市場需求的發展思路,重視市場開拓和產品信息交流,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因地制宜,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㈡ 充分發揮產業政策、技術法規的導向作用;加大礦業法律、法規的執法及監督力度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非金屬礦企業已經成為市場的主體,已形成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發展格局。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定期制定和發布行業的產業政策、技術法規和標準,明確行業發展方向,引導行業健康發展。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對具有戰略價值的非金屬礦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加強對進出口的宏觀調控,保證國家對大型優質礦山、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礦產資源和戰略資源的控制力。加大《礦產資源法》、《環保法》等法律、法規的實施力度,堅決制止亂采濫挖、采富棄貧的破壞性開采。把引導和規范鄉鎮、個體非金屬礦企業與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逐步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小礦山、小加工廠。
    
    ㈢ 積極引進外資,促進產品的深加工
    各級政府在努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要注意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與裝備,以及國際先進的經營管理機制和方法,在生產工藝技術,產品質量、系列化方面盡快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尤其是要鼓勵外資投入到非金屬礦物深加工的開發上來,生產高檔次的產品,擴大深加工產品的應用和出口。

推薦17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網友評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粉體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粉體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粉體大數據研究
  • 即時排行
  • 周排行
  • 月度排行
圖片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安县| 永德县| 弋阳县| 定兴县| 潞西市| 时尚| 永安市| 丹棱县| 汕头市| 湟源县| 威信县| 赤城县| 阿瓦提县| 紫云| 东乌珠穆沁旗| 福州市| 科尔| 沙河市| 保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无极县| 大名县| 商洛市| 盈江县| 大余县| 阜宁县| 和田市| 永兴县| 秀山| 百色市| 安溪县| 施秉县| 武安市| 莲花县| 潮安县| 商水县| 葫芦岛市| 长春市| 涿州市| 邵阳市| 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