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16高工鋰電暨電動車年會12月8日在深圳召開。高工產業研究院院長羅煥塔預計,在歷經2016年政策真空期的調整后,2017年鋰電池行業將呈現先抑后揚的發展趨勢,電動汽車產業鏈將在低迷中迎來希望,整合分化將成主流。
鋰電池全年產值約1120億元
據高工預測,2016年中國鋰電池總產值達到1120億元,同比增長31.8%,增長主要受電動車拉動。其中,動力電池產值較2015年增長53.9%。這一增速較2015年大幅下降,也低于年初預計,主要受補貼政策調整影響。儲能電池2016年產值增速7.7%,但體量較小,尚處于孕育期。
從細分來看 ,2016年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產值340億元,同比增長50.8%。主要原因是,正極材料和電解液價格大幅上漲;動力電池產量增長,拉動上游材料需求;國產化率進一步增長;出口量繼續保持增長,鋰電池負極材料出口超過15%。
原材料價格企穩回落
2016年碳酸鋰及六氟磷酸鋰延續了2015年供需失衡局面,雖然價格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位,主要原因是需求進一步上漲;鋰礦開采周期較長,新建項目產能釋放較慢。 此外,鋰電池正極材料、電解液價格受上游碳酸鋰影響價格高位影響,較2015年有一定增長。羅煥塔預計,2017年碳酸鋰、六氟磷酸鋰價格隨產能釋放有一定回落。
雖然2016年動力電池價格穩中有降,但鋰電池企業毛利率總體平穩。主要原因在于規模化效應顯現,產品合格率提升,生產自動化程度提高。
資本驅動力明顯
截至2016年1-11月,國內鋰電產業投資(含擬投資)超過1200億元,實際投資550億元,其中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隔膜投資額最多。動力電池和正極材料投資規模較大,一方面與項目資金需求有關,另一方面與市場機會有關。
與投資并行的是瘋狂的并購。截至2016年12月初,國內鋰電產業并購項目55起,并購案例類型有:產業上下游整合,跨界收購,開拓新業務。并購對象中,利潤較高的鋰材料、設備行業關注度較高。多家企業通過并購整合,加速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其中鎳、鈷、鋰資源型標的關注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