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綠色”二字非常時髦,綠色蔬菜、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綠色奧運等比比皆是,建設部為消除“白色污染”,要求塑料制品中填料要超過50%,因為這時塑料制品的廢棄物降解速度從200年縮短到2——7年。“綠色”標志著它們是環保的。
但光“綠色”環保還是不夠的,黨中央提出“循環經濟”概念,就是說各經濟部門消耗的資源可再生,于是廢橡膠、廢電池、廢電路板、廢汽車等的回收工作應運而生,并且它也是環保的。
近代人類的經濟活動想要可持續發展,面對人口爆炸、資源(包括能源)的枯竭和環境惡化三大難題。因此,對工業生產不光要求是環保的,也要求資源是可再生的,并且是節能的,開發的新能源是用之不竭的,如水力發電、核能、風能、太陽能、氫電池等。滿足上述要求的經濟活動,即是生態經濟,它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的支撐技術叫做生態化技術。
以粉體工業中水泥行業為例,日本千葉縣原生態水泥株式會社,是世界上第一家生態水泥廠2001年6月正式銷售一種叫Eco—Cement的生態水泥。原料配比中垃圾焚燒灰和下水污泥約占50%,大大節約了石灰石用量(通常水泥中石灰石用量占80--85%),也減少了Co2排放量,并且廢棄物帶入的二惡英可在回轉窯中1350—1500°C高溫中分解。另外,廢棄物中的重金屬在這個高溫下以氯化物形式揮發排出,由重金屬回收裝置濃縮分離,又成為再生資源。窯后經帶有脫硫的電收塵裝置,可減少Sox排放量。這個工廠年生產11萬噸生態水泥,可吸納62000噸垃圾焚燒灰和28000噸工業廢棄物。
分布于各個工業領域的粉體產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走一條資源可再生、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的生態經濟之路。而粉體技術就是這種生態經濟的重要支撐技術,如大型、節能的破碎機、粉碎機開發、流態化技術運用、高效的分離裝置、再循環的軟分選技術、生產的自動化和在線檢測等。
工業管理體制創新與行業協會
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走現代工業化道路,就要加快體制創新。體制創新就是突破影響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進政府管理社會經濟的方式和手段,發揮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作用,建立高效、協調、規范的行政管理體制。
一方面,要完善市場體系,創造各種所有制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環境。
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育和發展行業組織,發揮行業協會在本行業中的自律、協調、溝通、服務的作用。
行業協會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業協會有了較大發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2000年,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均撤消了工業生產和商業流通管理部門,實現了我國工業管理體制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的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觀調控、行業協會自律服務、企業自主經營”的新的工業管理體制框架。行業協會加強了代表企業與政府進行溝通與協調,建立和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的作用。以政府撤消各工業部門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我國行業協會進入了逐步完善,加快發展,并與國際接軌的新時期。
但是,當前行業協會的運行機制,還不能適應改革發展新形勢的要求,規范與發展相對落后,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政社關系不清,行政色彩較重,法制建設滯后;自律作用不突出,服務水平不高,行為不規范;組織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制度不完善;外部環境也亟待改善。這些問題若不盡快加以解決,勢必影響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和建設事業的持續發展,影響行業協會的健康成長。根據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行業協會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規范和促進發展行業協會會是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建立的,多數是由政府主導發展起來的,已經基本覆蓋了工商業各行業。但其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受傳統體制影響較大,必須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改革和規范,以促進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
根據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建立自愿自主、自律服務、良性互動、監管有序的行業協會體系。各級政府要政企分開、政社分開,逐步改進對行業協會的直接管理,切實依法監管。行業協會也要減少對政府部門的依賴,走自主發展、自立自強的道路;加強行業自律,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與政府、市場、社會建立良性互動關系;強化自我約束,協助政府依法監管,認真接受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促使行業協會的發展真正有利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有利于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規范和發展行業協會,要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參與市場監督,促進公開競爭,完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行業組織自身獨特的作用,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消除行政壁壘,打破行業壟斷、地區封鎖和所有制界限,面向全社會,促進公平競爭。強化行業自律,監督產品質量,打擊制假售假和商業欺詐活動。增強企業信用意識。維護誠實守信準則,健全行業信用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加快體制創新,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粉體工業和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我國經濟建設還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難循環、低效率”的問題,粉體工業和技術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粉體工業涉及的很多高新技術在部門和行業之間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和推廣,粉體工業產品在不同行業之間的交易,也由于技術標準不統一,容易產生矛盾。因此,在粉體工業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走現代工業化道路。
高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標志。要有重點地發展高技術產業,逐步形成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群體優勢和局部強勢。在納米粉為代表的粉體工業新材料工程領域,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我國起步較早,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但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如果不能加速發展,這些差距會越拉越大。我們要重點進行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
現在,傳統產業仍然是我國工業經濟的主體,不少產業仍處在發展階段,部分產業甚至還有加速發展的態勢。在粉體工業中,要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在節能、環保、自動化等重要環節,推動傳統產業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及工藝技術的變革。在強調發展高技術的同時,要把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振興傳統產業放在突出位置。
粉體工業和技術涉及農業、輕工、化工、建材、醫藥、食品、電子、冶金、機械、礦業、能源、環保、軍工和新材料等幾乎所有工業行業,搞好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十分重要。攻克關鍵、共性技術是單個企業難以完成的,行業協會要發揮應有的作用,聯合各行業中相同專業方向的科研力量,共同研究急需突破的重點關鍵、共性技術,集中資金和人力,進行聯合攻關,在關鍵、共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為推進我國粉體工業的整體發展,有關國家和地區粉體工業發展的道路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日本在1957年成立全國性的“粉體工學會”,促進了粉體科學技術的發展,1971年又成立“粉體工業技術協會”,促進了粉體產業的發展,這種學術界和產業界二個輪子一起轉的發展模式,是非常正確的,是值得我國粉體工業界借鑒的。
我國粉體工業技術和產品,與國外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使得我國粉體工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十分殘酷。一方面,外商搶購我國粉體原材料和初級產品,有的作為戰略儲備,有的精加工后又返銷我國。另一方面,國外先進的粉體技術裝備紛紛打入中國市場,打壓我國的民族工業。為了保護我國有限的礦產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須改變過去粉體資源性原材料和初級產品輸出的狀況,企業要提高產品高科技含量,提高研發能力,大力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粉體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因此,建立我國粉體工業行業協會,保護我國礦產資源,創立粉體工業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是當前粉體行業刻不容緩的任務。
但光“綠色”環保還是不夠的,黨中央提出“循環經濟”概念,就是說各經濟部門消耗的資源可再生,于是廢橡膠、廢電池、廢電路板、廢汽車等的回收工作應運而生,并且它也是環保的。
近代人類的經濟活動想要可持續發展,面對人口爆炸、資源(包括能源)的枯竭和環境惡化三大難題。因此,對工業生產不光要求是環保的,也要求資源是可再生的,并且是節能的,開發的新能源是用之不竭的,如水力發電、核能、風能、太陽能、氫電池等。滿足上述要求的經濟活動,即是生態經濟,它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的支撐技術叫做生態化技術。
以粉體工業中水泥行業為例,日本千葉縣原生態水泥株式會社,是世界上第一家生態水泥廠2001年6月正式銷售一種叫Eco—Cement的生態水泥。原料配比中垃圾焚燒灰和下水污泥約占50%,大大節約了石灰石用量(通常水泥中石灰石用量占80--85%),也減少了Co2排放量,并且廢棄物帶入的二惡英可在回轉窯中1350—1500°C高溫中分解。另外,廢棄物中的重金屬在這個高溫下以氯化物形式揮發排出,由重金屬回收裝置濃縮分離,又成為再生資源。窯后經帶有脫硫的電收塵裝置,可減少Sox排放量。這個工廠年生產11萬噸生態水泥,可吸納62000噸垃圾焚燒灰和28000噸工業廢棄物。
分布于各個工業領域的粉體產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走一條資源可再生、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的生態經濟之路。而粉體技術就是這種生態經濟的重要支撐技術,如大型、節能的破碎機、粉碎機開發、流態化技術運用、高效的分離裝置、再循環的軟分選技術、生產的自動化和在線檢測等。
工業管理體制創新與行業協會
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走現代工業化道路,就要加快體制創新。體制創新就是突破影響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進政府管理社會經濟的方式和手段,發揮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作用,建立高效、協調、規范的行政管理體制。
一方面,要完善市場體系,創造各種所有制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環境。
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育和發展行業組織,發揮行業協會在本行業中的自律、協調、溝通、服務的作用。
行業協會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是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行業協會有了較大發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2000年,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均撤消了工業生產和商業流通管理部門,實現了我國工業管理體制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的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觀調控、行業協會自律服務、企業自主經營”的新的工業管理體制框架。行業協會加強了代表企業與政府進行溝通與協調,建立和發揮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的作用。以政府撤消各工業部門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標志,我國行業協會進入了逐步完善,加快發展,并與國際接軌的新時期。
但是,當前行業協會的運行機制,還不能適應改革發展新形勢的要求,規范與發展相對落后,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政社關系不清,行政色彩較重,法制建設滯后;自律作用不突出,服務水平不高,行為不規范;組織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制度不完善;外部環境也亟待改善。這些問題若不盡快加以解決,勢必影響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和建設事業的持續發展,影響行業協會的健康成長。根據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行業協會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規范和促進發展行業協會會是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建立的,多數是由政府主導發展起來的,已經基本覆蓋了工商業各行業。但其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受傳統體制影響較大,必須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改革和規范,以促進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
根據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建立自愿自主、自律服務、良性互動、監管有序的行業協會體系。各級政府要政企分開、政社分開,逐步改進對行業協會的直接管理,切實依法監管。行業協會也要減少對政府部門的依賴,走自主發展、自立自強的道路;加強行業自律,優化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水平;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與政府、市場、社會建立良性互動關系;強化自我約束,協助政府依法監管,認真接受群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促使行業協會的發展真正有利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有利于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規范和發展行業協會,要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參與市場監督,促進公開競爭,完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行業組織自身獨特的作用,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消除行政壁壘,打破行業壟斷、地區封鎖和所有制界限,面向全社會,促進公平競爭。強化行業自律,監督產品質量,打擊制假售假和商業欺詐活動。增強企業信用意識。維護誠實守信準則,健全行業信用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加快體制創新,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粉體工業和技術得到快速發展。但由于我國經濟建設還存在著“高投入、高消耗、難循環、低效率”的問題,粉體工業和技術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粉體工業涉及的很多高新技術在部門和行業之間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和推廣,粉體工業產品在不同行業之間的交易,也由于技術標準不統一,容易產生矛盾。因此,在粉體工業中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走現代工業化道路。
高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標志。要有重點地發展高技術產業,逐步形成我國高技術產業的群體優勢和局部強勢。在納米粉為代表的粉體工業新材料工程領域,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我國起步較早,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但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如果不能加速發展,這些差距會越拉越大。我們要重點進行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
現在,傳統產業仍然是我國工業經濟的主體,不少產業仍處在發展階段,部分產業甚至還有加速發展的態勢。在粉體工業中,要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在節能、環保、自動化等重要環節,推動傳統產業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及工藝技術的變革。在強調發展高技術的同時,要把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振興傳統產業放在突出位置。
粉體工業和技術涉及農業、輕工、化工、建材、醫藥、食品、電子、冶金、機械、礦業、能源、環保、軍工和新材料等幾乎所有工業行業,搞好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十分重要。攻克關鍵、共性技術是單個企業難以完成的,行業協會要發揮應有的作用,聯合各行業中相同專業方向的科研力量,共同研究急需突破的重點關鍵、共性技術,集中資金和人力,進行聯合攻關,在關鍵、共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為推進我國粉體工業的整體發展,有關國家和地區粉體工業發展的道路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日本在1957年成立全國性的“粉體工學會”,促進了粉體科學技術的發展,1971年又成立“粉體工業技術協會”,促進了粉體產業的發展,這種學術界和產業界二個輪子一起轉的發展模式,是非常正確的,是值得我國粉體工業界借鑒的。
我國粉體工業技術和產品,與國外相比也有很大差距,使得我國粉體工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十分殘酷。一方面,外商搶購我國粉體原材料和初級產品,有的作為戰略儲備,有的精加工后又返銷我國。另一方面,國外先進的粉體技術裝備紛紛打入中國市場,打壓我國的民族工業。為了保護我國有限的礦產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須改變過去粉體資源性原材料和初級產品輸出的狀況,企業要提高產品高科技含量,提高研發能力,大力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提升粉體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因此,建立我國粉體工業行業協會,保護我國礦產資源,創立粉體工業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是當前粉體行業刻不容緩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