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細野秀雄與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組成的一個聯合研究項目,日前使用開關特性(Switching Behaviour)比非晶硅與有機半導體還要高10多倍的半導體材料,成功地開發出了可彎曲的TFT。設想在業界正在廣泛進行研發的可彎曲顯示器領域,應用于開關像素的元件中。開關特性如若得到提高,就能將TFT設計得更小,就能提高TFT的驅動能力。比如,如果能縮小TFT的尺寸,就能提高液晶面板的分辨率。利用TFT電流驅動能力的提高,就更容易使有機EL面板發光。東京工業大學與JST已經將此次的研究成果發表在11月25日出版的英國《自然》科學雜志上。
先在塑料底板上形成非結晶狀態的InGaZnO4材料,通過將其作為TFT的活性層來使用,在TFT狀態下使作為開關特性指標的載流子遷移度達到了10cm2/Vs。非晶硅的載流子遷移度為1cm2/Vs左右,很多報告稱有機半導體的載流子遷移度也與此差不多。
在彎曲狀態下對此次開發的TFT電氣特性進行了測定,即使彎曲到曲率半徑30mm左右,TFT仍可正常工作,而不會受到破壞。彎曲狀態下的源漏極電流盡管多少比彎曲前低一些,不過從彎曲狀態復原后,電流就會得到恢復。對于在TFT遭到破壞之前能夠彎曲多少次,計劃今后進行測試。
先在塑料底板上形成非結晶狀態的InGaZnO4材料,通過將其作為TFT的活性層來使用,在TFT狀態下使作為開關特性指標的載流子遷移度達到了10cm2/Vs。非晶硅的載流子遷移度為1cm2/Vs左右,很多報告稱有機半導體的載流子遷移度也與此差不多。
在彎曲狀態下對此次開發的TFT電氣特性進行了測定,即使彎曲到曲率半徑30mm左右,TFT仍可正常工作,而不會受到破壞。彎曲狀態下的源漏極電流盡管多少比彎曲前低一些,不過從彎曲狀態復原后,電流就會得到恢復。對于在TFT遭到破壞之前能夠彎曲多少次,計劃今后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