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體現在一帶一路的國家貿易上也同樣適用。據材料顯示,一帶一路鐵路項目極大的刺激亞洲各國的外貿,去年進出口總額達6.3萬億,中鐵總數據顯示,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歐班列從2013年的80列增長到了2016年的1702列,不僅標志著中國鐵路行業的迅猛發展,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也彰顯了粉末冶金行業將迎來新篇章。
一、“一帶一路”全景圖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
“一帶一路”包括了亞洲、非洲、歐洲的65個國家和地區,集聚了全球80%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未來沿線國家將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分區和重要礦產資源消費區。
二、“一帶一路”帶領粉末冶金行業突破瓶頸
1、企業多、規模小,經濟效益和國外企業相差大
我國的企業數量多,除了像中國冶金科工集團這樣的大型的有技術支撐的企業,其他小型粉末冶金要想獲得高利潤并能在大型企業間生存就顯得十分艱難,如今,我國為了響應我國的各項企業政策,順應“一帶一路”給中國帶來的各個發展趨勢。各個企業都在爭相努力,努力把中國粉末冶金行業做大,朝著規模化的趨勢發展。
2、多數企業缺乏技術支持,產品檔次低,難與國外競爭
我國企業自身技術力量薄弱,研究經費投入不足,研究課題定位不準確或脫離市場。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擴大了我國的市場,是中國能與各個國家的技術進行產業化的交流,也為中國帶來巨大的商機,這對我國粉末冶金行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契機。
3、再投入缺乏與困擾
由于我國粉末冶金行業產品大多數處在比較低端的檔次,附加值較低,因此企業的利潤較低往往無力對技術和設備的提高追加投資。而“一帶一路”的響應粉末冶金的行業起到緩沖作用,國外的先進粉末冶金技術的流入和市場的擴大給粉末冶金行業一個重要的起跳板,將大大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二、對粉末冶金應用領域的發展
1.“一帶一路”催熱高鐵,帶動粉末冶金技術走出國門
以“高鐵”為契機,帶動我國粉末冶金領域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共贏是鐵路改革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理念。
我國高鐵主干網絡運輸已日趨成熟,作為能與日本新干線并駕齊驅的“中國制造”必然會推動我國各個行業的貿易發展,尤其是我國粉末冶金行業,高鐵列車所用不銹鋼車體、剎車片等方方面面都與粉末冶金行業息息相關,而“一帶一路”的實施,極大的催熱了我國粉末冶金行業的迅猛發展,交通的便利也能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粉末冶金技術上的差距,也促進了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往來。
2.“一帶一路”推動汽車產業出口,擔當粉末冶金行業的彈跳板
“一帶一路”的建設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致力于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海上絲綢之路的建立對于我國汽車出口的效果尤為顯著。2015年,我國對西亞、東南亞的汽車出口增長均大幅度提高,而對南亞的出口更是達到了145%的高增長。
我國整車出口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而汽車零部件則更多面向發達國家。零部件進出口總量中,出口占比從2005年的62%上升到2015年的66%;整車的進出口總量中,出口占比從2005年的23%下降到2015年的18%。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粉末冶金行業的迅速升溫,緩和了前幾年我國粉末冶金行業的低潮期,鑄造了粉末冶金行業的彈跳板。
3、“一帶一路”催促齒輪行業推廣,粉末冶金再上新臺階
中國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帶一路”涉及65個國家,將產生21萬億美元GDP。機械行業經濟下滑觸底,有望緩慢回升。這些都將給齒輪行業帶來市場。我們寄希望于改革創新與發展,寄希望于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更寄希望于企業創新的行動。
從2010年起,我們用5年時間,改造了80%的數控設備和全部加工設備,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近兩年來,在齒輪鑄造領域開發了不少新產品。特別是2015年,“一帶一路”的戰略使齒輪行業都大量投入并提高產品附加值,大大拓寬了利潤空間。從而使粉末冶金行業上升了一個新臺階。
小結
“一帶一路”戰略思想對我國粉末冶金行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面對更廣闊的市場和空間的前提下,順應國際所帶來的潮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建設更有實力更有潛力的創新型國家,為構建美麗中國增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