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11月15日,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在2018年提前退坡的傳聞,引發了新能源汽車板塊集體重挫,鋰電池板塊、客車版塊、汽車板塊受到重創,長園集團、鹽湖股份、先導智能、金龍汽車等股票紛紛跌停,宇通客車、旭升股份跌近7%,比亞迪、杉杉股份、道氏技術、當升科技等20多只股票跌超5%,富臨精工、寶隆科技、濰柴動力、廣匯汽車等均走低。
歷史上數次鋰電池板塊的調整,都成了絕佳的抄底機會。這一次機會將變成黃金坑?
據了解,2016年12月30日,動力電池新的補貼標準出臺。在提高了此前對續航里程、單位載質量能耗的硬性指標基礎上,新的補貼系數納入了對系統能量密度的要求,客車系統能量密度不得低于85Wh/kg,乘用車不低于90Wh/kg。并且補貼額度進一步退坡。補貼金額與電池容量掛鉤,車廠超過10米的純電動客車最高可獲得每輛30萬元的補貼,地方政府配套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補貼的50%。
補貼大幅退坡的消息對中游鋰電池企業也帶來不小的影響。有行業人士表示,2017年年初,新能源客車市場已出現了過剩的苗頭,從而影響到,動力電池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不足的情況,只是隨著補貼政策調整,過剩市場略有變動,鋰電池板塊也有相應的調整。
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諸多領頭企業在動力電池核心技術上有較大突破,擁有了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從產能和銷量上看,中國鋰電池的銷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更重要的是按當前中國鋰電行業的發展速度來講,中國在全球所占的份額還將繼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