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球磨機是物料被破碎之后,再進行粉碎的關鍵設備,可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磨礦方式;根據排礦方式不同,又可分格子型和溢流型兩種。
球磨機因具有高效、節能、智能、環保、低碳、耐用、壽命長等特點而廣受選礦、建材及化工等行業人士的鐘愛。那么,在實際生產中使用球磨機時,為保證良好的物料加工效果,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球磨機結構圖
一、給礦階段
1、合適的給礦量
球磨機生產過程中,給礦要適量才能保證磨礦過程的穩定,這必須遵守原礦加返礦量等于排礦量這個平衡原則。長時間過量給礦,破壞了這一平衡條件,就會出現磨礦機工作失調現象——脹肚。另外當給礦粒度組成發生變化,粗粒礦含量較高時,如不及時調節給礦量,粗粒礦在機體內滯留時間較長,會越積越多,直接引起“脹肚”。
“脹肚”不僅使磨礦機失去(或降低)對礦石的磨碎作用,破壞了磨礦的穩定工作,而且處理“脹肚”也將給后續選別作業造成給礦濃度和細度的波動,影響了選別作業的正常進行。另外,嚴重“脹肚”會導致磨礦機的損壞。
2、合適的給礦粒度
在磨礦產品細度要求相同的情況下,給礦粒度大,則球磨機生產能力低;給礦粒度小,則球磨機生產能力高。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給礦粒度小,礦石在磨機內停留的時間短,速度較快。
當給礦粒度即入磨粒度較小時,磨礦細度比較容易達到。但細度與生產率又比較矛盾,在給礦粒度相同的情況下,磨機生產能力隨著磨礦產物細度的提高而降低。磨礦產物要求的越細,生產率下降得越多。但對于粗磨過程,磨礦產物細度的變化,對磨機生產率的影響沒有細磨那么明顯。
二、加工階段
1、選擇合適的轉速
球磨機的轉速直接影響球磨機的生產效率,球磨機工作臨界轉速分別是76%和88%,當球磨機轉速較低時,介質以瀉落運動為主,沖擊作用較小,磨礦作用主要為研磨,球磨機出產能力較低,適于細磨。
當球磨機轉速較高時,介質拋落運動方式所占的比重較大,沖擊作用較強,磨料作用以沖擊為主,磨剝次之,有利于破碎摧毀粗粒物料,球磨機出產能力高。
需要注意的是當球磨機轉速進步后,振動及磨損加劇,必需留意加強治理和維修。反之,假如球磨機出產能力有富余,則應適當降低其轉速,以減少能耗和鋼耗,降低磨礦本錢。
2、選擇合適的填充率
提高轉速以后應相應降低球荷充填率(球荷容量與球磨機有效容量之比) ,否則對提高處理量不利。
試驗表明,當球磨機轉速率為80%時,其球荷填充率與動力消耗成正比。填充率提高,球磨介質拋落的距離變短,其攜帶的能量也降低;高填充率下的腎形蠕動區要大于低填充率,相同轉速時低填充率下的粉碎和研磨效果比高填充率下好。
3、補水以及補球
磨礦水分為前水(磨礦排礦沖洗水)和后水(返砂沖洗水喝磨礦機給礦水)兩種。前水的變化導致分級溢流細度和返砂量變化,而后水直接影響磨礦濃度,因此加工階段應注意補水量。
鋼球是磨碎礦石的主要介質,當補充制度不明確,亂加或少加時,造成磨礦效率下降。加多時給不進礦,空間被占領,降低磨機臺效。補少時,因介質少或小,磨不碎礦粒。
三、出料階段
球磨機偶爾會出現“跑粗”現象,即出磨產品的細度顯著偏粗、難以控制的不正常現象。
球磨機“跑粗”的主要原因是粗磨倉的能力過強、細磨倉的能力不足。粗磨倉粉磨能力顯著高于細磨倉的原因有:(1)粗磨倉研磨體裝載量過少、鋼球的直徑太小或細磨倉研磨體填充率比粗磨倉低得太多;(2)喂料量過多,或短時間內的喂料量猛增;(3)隔倉板篦縫間隙過大;(4)存在“脹肚”現象。
跑粗會引起球磨機能耗的提高,造成浪費,粒度大也會對后續分選造成影響,因此在實際生產中要盡量避免球磨機跑粗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