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作為動力電池的核心材料,國內正極材料競爭日趨白熱化。其中,高鎳三元的正極材料越來越受關注。
5月28日,當升科技(300073,SZ)公告稱擬投資30億元建設首期5萬噸/年的正極材料產能。當升科技目前已有1.6萬噸/年產能、在建產能1.8萬噸/年。如果此次首期年產5萬噸項目進展順利,當升科技正極材料產能將翻倍,這無疑會使得國內的正極材料市場競爭加劇。當升科技董秘辦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項目主要為NCM811為主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
實際上,隨著政策對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斷提高,讓高鎳三元電池成為目前發展的最重要方向。包括當升科技在內的正極材料都在擴張產能,華友鈷業(603799,SH)等原材料廠商也進入這一領域,意欲分羹。
計劃增加10萬噸產能
國內正極材料又進入擴張階段。
5月28日,當升科技公告,公司與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金城科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簽署合作協議,擬在金壇金城科技產業園合作建設鋰電新材料產業基地,項目首期規劃年產能5萬噸,計劃投資30億元,分三個階段建設。該項目總體規劃用地約1600畝,計劃建成年產10萬噸鋰電新材料產業基地,具體分為項目產業先導基地用地、科研及辦公用地和產業拓展基地用地。
當升科技鋰電正極材料產能約1.6萬噸,目前已基本實現滿負荷生產。公司認為,雖然已啟動江蘇當升三期工程建設,但新增產能規模仍無法完全滿足未來市場需求。當升三期項目產能達到了1.8萬噸。
為了此次合作能夠成功,除各種配套措施外,金城科技產業園管委會承諾不再引進除當升科技外的鋰電正極材料企業,不投資除當升科技外的鋰電正極材料企業,不向當升科技的競爭對手、關聯方委派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
此次合作對當升科技來說,也是機遇。根據當升科技公告,金壇及周邊地區已引進了包括北汽新能源、眾泰汽車、CATL、中航鋰電、鵬輝能源等一大批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其中許多公司是公司現有客戶。這次合作將有助于公司和相關客戶進一步強化業務合作,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去年以來,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正極材料為當升科技貢獻良多。去年,當升科技實現營收21.6億元,同比增長61.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億元,同比增長151.97%。其中,鋰電材料及其他業務毛利率為14.58%,同比提升1.56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當升科技營收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仍然實現了約100%的同比增幅。
當升科技董秘辦工作人員稱,公司目前主要是做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隨著產品結構改善,未來毛利率還會穩步提升。
低端產能已過剩
實際上,不只是當升科技,國內主要的正極材料上市公司也都公布了擴產計劃。今年1月,杉杉股份(600884,SH)控股子公司杉杉能源在長沙啟動年產10萬噸的正極材料項目。而廈門鎢業(600549,SH)4月公告,旗下公司計劃投資37億元建設包括正極材料在內的項目。
正極材料的盈利水平增高,不僅正極材料廠商擴產,行業外的公司也意欲進入分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近兩年,彩客化學(01986,HK)從磷酸鐵鋰進入三元正極材料領域,寒銳鈷業(300618,SZ)則從上游鈷業進入高性能鎳鈷錳三元材料前驅體,同樣以鈷業為主業的華友鈷業與韓國LG化學合作深入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
在動力電池領域,目前市場主流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和錳酸鋰。三元材料相對于其他材料,因其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穩定性等綜合優勢明顯,已成為電動汽車制造商主要方向。
作為鋰電池的核心材料,因為鈷、鋰等金屬價格的上漲,正極材料平均采購價格逐年升高。當升科技工作人員稱,公司正極材料價格主要受原材料影響——原材料漲價,正極材料也會漲價。
正極材料一時間成為“香餑餑”。不過,市場也擔心正極材料產能會出現過剩的情況。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正極材料低端產能目前已過剩,擴張之后可能會更加過剩,但是像NCM811這種高端的產品目前還是緊缺的。
不過,墨柯認為,未來正極材料價格上漲空間可能不太大。NCM811已經開始替代NCM523,未來NCM811材料價格下降很快。雖然電動車產量快速上漲會增加對正極材料,尤其是對三元正極材料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以NCM811為代表的高鎳三元材料中鈷使用量減少,兩者相抵的話,正極材料價格上漲幅度不會很大。(粉體網編輯整理/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