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國高嶺土進出口呈現4個特征:
第一,1999年之前出口量大于進口量,從海關統計資料分析來看,我國高嶺土出口量一直保持在40萬t以上,1995年出口量為43.94萬t,為當年進門量的14.27倍;1999年出口量為89.28萬t,為當年進口量的8.48倍。高嶺土出口大于進口并不是好兆,因為我們出口的高嶺土主要是低價值的原始礦產。
第二,近年出口逐年下降。由于中央多次下文要求控制濫采礦,高嶺土出口量逐年下降。
1996年出口為77.99萬t,1997年出口上升到87.99萬t,增幅達12.82%;2000年開始出門量逐年下降,2000年出口量為87.10萬t, 比上年下降2.44%;2001年出口量為77.70萬t,比上年下降10.79%;2002年出口量為70.81萬t,比上年下降8.87%。1998~2003年間,高嶺土出口量年均增長為–11.31%。
第三,進口逐年上揚。1995年進口量為3.08萬t,以后逐年上升,1997年進口5.43萬t,1998年進口6.434萬t,比上年上升18.49%;1999年進口突破10萬t大關,達10.52萬t,比上年上升63.51%;2000年進口18.28萬t,比上年上升73.76%;2001年進口19.10萬t,比上年上升4.49%;2002年進口突破20萬t大關,達23.29萬t,比上年上升21.94%。1997~2003年間,高嶺土進口量年均增長33.80%。我國進口的高嶺土產品均為深加工后的高附加值產品,其進口量己超過國內同類產品,說明我國此類產品生產遠遠落后于歐美,落后于高嶺土產品下游產品的需求,跟不上市場發展。
1998—2003年我國高嶺土進出口走勢分別見圖1、2。

圖1 1998~2003年我國高嶺土進口走勢

圖2 1998-2003年我國高嶺土出口走勢
第四,進口價大大高于出口價;,從海關統計資料分析來看,進口高嶺土每噸價格是出口價格的10倍左右,如1997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高嶺土進口年均價的9.22%;1998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8.66%;1999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8.39%;2000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10.99%;2001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11.71%;2002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14.49%(表1)。
第一,1999年之前出口量大于進口量,從海關統計資料分析來看,我國高嶺土出口量一直保持在40萬t以上,1995年出口量為43.94萬t,為當年進門量的14.27倍;1999年出口量為89.28萬t,為當年進口量的8.48倍。高嶺土出口大于進口并不是好兆,因為我們出口的高嶺土主要是低價值的原始礦產。
第二,近年出口逐年下降。由于中央多次下文要求控制濫采礦,高嶺土出口量逐年下降。
1996年出口為77.99萬t,1997年出口上升到87.99萬t,增幅達12.82%;2000年開始出門量逐年下降,2000年出口量為87.10萬t, 比上年下降2.44%;2001年出口量為77.70萬t,比上年下降10.79%;2002年出口量為70.81萬t,比上年下降8.87%。1998~2003年間,高嶺土出口量年均增長為–11.31%。
第三,進口逐年上揚。1995年進口量為3.08萬t,以后逐年上升,1997年進口5.43萬t,1998年進口6.434萬t,比上年上升18.49%;1999年進口突破10萬t大關,達10.52萬t,比上年上升63.51%;2000年進口18.28萬t,比上年上升73.76%;2001年進口19.10萬t,比上年上升4.49%;2002年進口突破20萬t大關,達23.29萬t,比上年上升21.94%。1997~2003年間,高嶺土進口量年均增長33.80%。我國進口的高嶺土產品均為深加工后的高附加值產品,其進口量己超過國內同類產品,說明我國此類產品生產遠遠落后于歐美,落后于高嶺土產品下游產品的需求,跟不上市場發展。
1998—2003年我國高嶺土進出口走勢分別見圖1、2。

圖1 1998~2003年我國高嶺土進口走勢

圖2 1998-2003年我國高嶺土出口走勢
第四,進口價大大高于出口價;,從海關統計資料分析來看,進口高嶺土每噸價格是出口價格的10倍左右,如1997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高嶺土進口年均價的9.22%;1998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8.66%;1999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8.39%;2000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10.99%;2001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11.71%;2002年出口年均價僅為當年進口年均價的14.49%(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