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醫藥制造行業總體業績向好,背后諸多問題難解決
213家醫藥制造A股上市企業中,181家實現營收增長,醫藥制造行業全部A股上市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3673.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56%。各醫藥制造企業披露的2018半年報背后,似乎預示著醫藥制造行業的總體業績向好。
一系列的向好數據不足以說明醫藥制造行業回暖,隨著政策變化和一致性評價的繼續完備,行業面臨著巨大考驗,正處在陣痛調整期。向好的業績數據背后,醫藥制造行業依舊存在銷售費用居高不下、一致性評價通過率低、研發投入占比低等諸多問題。
醫藥制造行業整體營收增長態勢良好
據《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213家醫藥制造上市企業,剔除未披露半年報的ST長生共實現營業收入3673.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56%。其中康美藥業、白云山、中國醫藥、云南白藥、復星醫藥位居營收前五,占醫藥制造上市企業總營收的19.26%,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9.59億元、148.40億元、145.29億元、129.74億元、118.59億元。
在行業凈利潤方面,康美藥業、白云山、云南白藥同樣在列,其中白云山凈利潤達26.19億元,康美藥業實現凈利潤26.05億元,云南白藥實現凈利16.33億元,此外,新和成及恒瑞醫藥分別以20.59億元、19.10億元的凈利潤位居第三和第四。
除了龍頭企業保持優勢,出現“強者恒強”的態勢外,醫藥制造行業整體營收增長態勢良好。營收增長的上市醫藥制造企業達181家,其中國農科技、天目藥業、智飛生物分別以427.49%、386.7%、365.42%的增速位居營收增長前三甲。不過,在營收下降的31家企業中,山東金泰、未名醫藥、爾康制藥、舒泰神、啟迪古漢的降速均高于30%,其中山東金泰降速達53.27%。
企業銷售費用居高不下,創新潛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靚麗”的營收成績單背后,是企業高昂的銷售費用2018上半年,44家A股上市企業的銷售費用率超過40%,31家企業的銷售費用率在30%到40%之間。
與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相比,企業的研發費用卻顯不足。以三家銷售費用絕對值最高的企業為例,上海醫藥以52.18億元位列銷售費用榜首,復星醫藥以38億元位居第二,步長制藥以銷售費用34億元位列第三,但其研發費用分別僅有4.79億元、7.09億元、2.32億元。
事實上,我們的A股醫藥上市公司所有的研發投入之和,相較于一個輝瑞公司的研發投入,差距非常小,這就反映出目前我們A股的醫藥上市公司,在新的藥政背景下,絕大部分都存在創新潛力不足的問題。
中國本身就屬于創新世界的第三梯隊,目前主要在大分子化合物領域里在做進一步的趕超。我們比較熱衷于在應用領域的研究,但對于相關的基礎研究還比較薄弱,某種程度上會有不匹配,所以在創新方面,還是要多給各藥企一些時間。
各藥企紛紛提速一致性評價進程
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要求2012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289個口服固體制劑,應于2018年底前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冊;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采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一致性評價通過的含金量因此而大大提高。
隨著一致性評價進入最后3個月的倒計時,各藥企近期紛紛提速一致性評價進程。第五批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共計8個品種,其中有5個品種為289目錄品種,占比62.5%,遠高于此前的批次,“289品種”已經開始發力。,截至9月29日,CDE(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已受理402項申報,涉及144個品種,157家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一致性評價通過的藥企將迎來利好。北京、上海、廈門等11個城市成為此次聯合采購地區,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含視同)的仿制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試點品種入手,拿出試點城市60~70%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而未能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企業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行業或面臨洗牌。截至目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蒙脫石散等5個品種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目前行業正隨著新政策的變化進行調整。隨著政策的變化和一致性評價的繼續完備,仿制藥替代原研藥將成趨勢。此外,中國巨大的醫療保障體系以及全民醫保的市場,將會給中國的本土企業帶來很大的機會。但行業也面臨著巨大考驗,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多、小、散、亂’依舊存在,逼著企業重復研究和建設,二是生產能力的過剩,所以必須經過陣痛和調整。
外延擴張持續發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底,我國醫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483家。行業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以及重復建設問題突出,成了醫藥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企業在國內外市場做大、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并購,但我國并購整合的難度略大,并購的批準周期很長。但如果沒有活躍的并購,沒有大公司對創新公司的資本接力,創新很難堅持。
2018年上半年,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出現估值倒掛現象,多家高估值的藥企赴港上市卻遭遇破發。二級市場的流通性確實在下降,目前我們的資本市場體系雖然是多層次的,但界限卻有點模糊。
國內現在注重創新,很多基金在競價,所以資金比較充裕,但投資上比較盲目和激進,導致國內一些創新藥企的估值被人為炒高。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