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健康醫學模式的需求為中醫藥提供了重要機遇,然而,國外留給中國自主發展中醫藥的窗口期大約只有十年。在10月30日召開的第二十八屆珠江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提出,發達國家利用科學技術優勢和雄厚的工業基礎,正在搶先占領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中醫藥市場,我們唯有借助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中醫藥跨界融合創新,加速研發中醫藥現代化關鍵技術裝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認為,中醫藥現代化關鍵技術裝備是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的一個最重要的切入點和最直接的路徑。
一個傳統的學科領域與現代科學技術交匯融合,開拓出一條傳承、創新、發展之路。“20多年來,中醫藥現代化戰略推動了中醫藥學與現代科學技術的交匯融合,不僅豐富和揭示了中醫藥的科學內涵,也推動了中藥產業快速發展,產生了重大社會經濟效益。”張伯禮說,目前全國中藥工業總產值達9000億元,帶動形成約2.5萬億元規模的中藥大健康產業,20年迎來中醫藥30倍的發展。
但同時,張伯禮也坦陳,中醫藥現代化還處于初級階段,中醫雖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中醫藥振興發展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短板是核心技術裝備。
發展中醫藥現代化關鍵技術裝備一定是多學科的人進來一起干。張伯禮強調,要發揮舉國體制優勢,聚焦研究方向,聚集優勢資源,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創新體系。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