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已經過去的2018年,大事件和重磅政策不斷,每一項大事件、每一個政策都對醫藥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回顧過去的一年,醫藥人士也對行業有了新的認識、新的判斷。
加強規范中藥飲片
2018年4月19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省級中藥飲片炮制規范修訂的技術指導原則》。在政策落地之際,各省一方面規范修訂中藥飲片炮制工藝,另一方面加強對中藥飲片的監管。而為了響應政策,山東、河南、甘肅、廣西、江西、黑龍江、安徽、四川、海南、江蘇等多個省份都開展中藥整治行動。
抗癌藥零關稅
5月1日起,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也將獲大幅度降低,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抗癌藥零關稅降藥價是第一步,而后國家醫保局啟動集中采購試點、醫保準入談判等多項工作,推動抗癌藥降價是第二步。
醫保局誕生
5月31日,在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公布之后,新組建國家醫保局正式揭牌。至此,結束了過去“九龍治水”的局面,行政效率大大提高。業內普遍認為,醫保局集支付、監督、定價大權于一身,是貫徹醫改意志、執行醫改工作的國之利器。
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
7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布的一則通告拉開了長春長生生物疫苗造假門的序幕。9月20日,國家通過了《關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體制的意見》。11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見稿)》。緊接著,疫苗管理法草案在12月23日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
基層用藥市場大變局
9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意見》。在基藥新政發布1個月后,新基藥目錄于10月25日正式發布。新版基藥目錄更加注重各層級醫藥市場的對接,而不再像之前的基藥目錄一樣,基藥品種一定是醫保品種。
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
10月1日,中國人大網公布《藥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其主要圍繞三個方面,一是制度簡化。二是改革完善藥品審評審批制度,鼓勵藥品創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三是貫徹“四個最嚴”的要求。此外,實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由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負責藥品質量安全,將責任追究到具體的人。
4+7城市帶量采購議價
12月6日,由國家醫保局主導的4+7帶量采購在上海開標。經過10多天的談判,2018年12月17日最終在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正式公布《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中選結果》。據悉,關于4+7帶量采購的落地執行,執行時間確定在2019年2月底3月初,3月15日是最后一批。
取消一致性評價12月31日大限
12月28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關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有關事項的公告(2018年第102號)》。明確三大重點:一是“289目錄”一致性評價2018年大限取消了;二是一致性評價大限仍在,逾期未通過被取消批文;三是新版(2018版)基藥目錄不設時限要求。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