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PAT(過程分析技術):是以實時監測(例如在加工中)原材料、中間體和過程的關鍵質量和性能特征為手段,建立起來的一種設計、分析和控制生產的系統。因制藥行業與許多其他制造行業有著顯著的區別,所以必須充分理解并嚴格控制生產流程,使之盡可能高效就顯得至關重要。
PAT是如何產生的?
藥物的賦形和活化成分物理屬性的不同可能導致最終配方的變化。即使顆粒的大小和形狀只存在細微的差異,也會顯著影響顆粒的產品性能測量,例如生物藥效率、流動性、穩定性、混合和壓片效率。
這些差異可能由原材料或在后續加工步驟中造成。即使原材料的規格完全一致,也可能由于不同原材料供應商的不同批次而產生差異。由于之前未提供可靠的形狀數據,許多原材料的規格未進行嚴格的定義,因此無法確保不同批次具有足夠的相似性。結晶、干燥、研磨、混合、過濾等每個生產流程都會導致產品發生變化,因此必須對這些流程進行精密控制。
原料藥的晶型、顆粒大小及型狀影響原料藥工藝過程
近十幾年來,FAD(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面臨著新的挑戰:雖然美國產品是具有高質量的,但是與生產有關的問題有上升的趨勢。為了改進藥物在研究-開發、生產中保證藥品的質量,FDA在2000年成立專家委員會對此進行了指南的研究,并于2003年發布了“PAT-A Framework for 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Manufacturing,and Quality Assurance”(制藥行業發展,生產以及質量保證的一個創新性的平臺草案),并于2004年正式發布。
為什么要有PAT?
制藥行業與其他行業的區別
高附加值產品
產品開發周期長
受到外部機構的嚴格監管
高度重視生產流程中的質量保證和控制
產品直接關系到生命安全
PAT的目的
因制藥行業與其他行業有很大區別,所以對過程控制的要求也與其他行業不同。PAT提供了從現有的“文件質量的檢查”向“持續的質量保證”轉移的機會,它可以改善我們確保“將質量設計進工藝”或“質量來自于設計”的能力,這樣才能最終能實現GMP的真實的靈魂。通過在工藝過程中實時測量原料,中間產品,在制品以及工藝過程本身關鍵因素的一套設計,分析以及生產控制系統,其目的是為了保證最終產品質量。
由中國粉體網于2019年3月12-13日在泉城濟南舉辦的“2019全國醫藥粉體制備及物性表征技術高峰論壇”上,來自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李文龍副教授將會為大家帶來題為《藥物粉體工藝過程分析技術(PAT)研究進展》的精彩報告,為您深度解析PAT在藥物粉體工藝中的研究與最新進展。
李文龍副教授,2011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獲藥物分析學博士學位,美國杜肯大學工業藥劑學博士后。2018年10月調入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制藥工程學院工作,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李文龍博士長期從事中藥質量控制和中藥制藥過程分析技術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收錄20篇,影響因子大于5的兩篇,TOP期刊4篇,中文論文20余篇。主持中藥標準化項目等課題9項,總經費279萬元。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浙江省藥學會醫藥科技獎各1次。在浙江大學先后從事醫藥統計學、波譜解析、工業藥劑學等5門課程的教學,能夠精心設計教程、認真批改作業、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獲得學生好評。目前擔任浙江省藥學會制藥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秘書;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藥物質量分析與過程控制分會理事;中國顆粒學會青年理事、生物顆粒專委會委員;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藥食同源分會理事;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參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遼寧)專家委員等職務,擔任《醫藥導報》、《中國藥物經濟學》、《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等5種期刊編委及《藥學學報》、《中國中藥雜志》、《藥物分析雜志》、《中草藥》、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Analytical Methods,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等國內外40余種期刊審稿專家。
參考來源:
百度文庫.過程分析技術、百度文庫.PAT技術在制粒工藝過程中的應用、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