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18年,國內外形勢異常復雜,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對國際貿易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與此同時我國醫藥產品出口經歷了嚴峻的考驗。2018年全年,我國醫藥產品遭遇多起貿易摩擦,發起方為美國及印度。同時,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多個醫藥產品也被列入實施清單。
此外,美國根據301調查結論,先后分三次宣布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約2000億美元的產品加征關稅。經過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和有關醫藥企業的共同努力,目前美方實施的征稅清單已經排除了原料藥和制劑產品,僅保留了27個醫療器械類產品,這些產品大部分為核磁共振、CT、超聲、直線加速器、心臟起搏器等先進醫療設備。
近日,商務部發布消息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于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將在不久前華盛頓磋商基礎上,就共同關注問題進一步深入討論。此輪談判或將影響我國醫藥行業的未來走勢。
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醫藥產業整體的影響
據商務部海關的數據統計,2017年我國對美出口的原料藥、藥品制劑、醫療器械規模分別為39億美元、12億美元、58億美元,分別占我國原料藥、藥品制劑、醫療器械出口總額的13%、35%、27%。由于對美出口規模不大,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整體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有限。
從2018年上半年我國對美生物醫藥出口數據來看,2018年上半年我國生物醫藥領域對美出口額約6.35億美元,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未能體現貿易摩擦對我國生物醫藥產品對美出口產生明顯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原料藥商品的影響
我國原料藥主要出口亞洲和歐洲,美國市場出口額在我國原料藥出口總額占比僅有13.47%。從中美雙方的產業結構來看,原料藥行業為美國向外轉移產業,因此美國制藥行業對我國原料藥需求較為剛性。由于原料藥屬于高污染高能耗行業,而美國制藥企業多為制劑企業,在國內生產原料藥的成本較高,因此傾向于選擇從中國、印度等國家進口原料藥來生產成藥制劑。
在近年來美國對我國原料藥發起多次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我國對美原料藥出口仍持續多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說明美國市場對中國生產的具有質量和價格競爭力的原料藥需求持續旺盛。倘若美國將我國原料藥納入加稅清單,將會增加其國內成藥制劑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未來美國將我國原料藥商品納入征稅清單的風險較小。
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制劑和生物制品的影響
2017年,我國對美國西藥制劑出口約為12億美元,在我國制劑出口總額占比約35%。但是從貿易方式來看,我國制劑以加工貿易為主,2017年制劑加工貿易占我國制劑出口總額的45%,其中加工貿易以外資在華企業來料加工貿易為主,僅阿斯利康、默沙東和輝瑞三家企業的制劑來料加工占整個制劑加工貿易的97%,而加工貿易不受中美貿易摩擦加稅的影響。
從以往美國加稅清單來看,多種生物制劑產品曾被列入第一份關稅清單,但最終在實施時被取消,例如人獸用疫苗、血液制品、胰島素藥物等產品,而此類產品我國出口美國數量較少,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制劑和生物制品出口的影響有限。
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醫療器械商品的影響
目前美國實施的征稅清單中,醫療器械是唯一受影響的醫藥類領域。從去年7月份實施的22項醫療器械類商品征收關稅清單來看,主要涉及心電圖記錄儀、光學儀器和器具、電子診斷患者監測系統等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如果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將會對高端器械的生產和利潤空間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
短期來看,心電圖記錄儀、光學儀器和器具、電子診斷患者監測系統等對美出口或將減少。長遠來看,MRI、CT掃描儀、超聲波儀器等我國重點發展的高端醫療儀器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發展壯大或將受到顯著影響。
參考來源:
E藥經理人、火石創造、中國醫藥報、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