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三元電池增長勢頭迅猛。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4.98GWh,同比增長290.94%;從配套的動力電池來看,三元電池裝機量約3.47GWh,占據將近七成的市場,同比增長384.87%。
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政策調整影響,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優勢的三元電池獲得更多主機廠的青睞,而三元電池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拉動。目前,國內磷酸鐵鋰的主流市場電動客車增長趨勢放緩,而乘用車市場需求占電動汽車整體需求的比例卻在不斷攀升,未來三元電池的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擴大。
業內機構分析,整個2018年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主要由乘用車市場拉動,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突破150萬輛,乘用車依舊是拉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要驅動力。與之相對應,2019年三元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中的總需求量或有35%的增幅,動力電池主導地位將日益鞏固。
而從2018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來看,新能源乘用車配套三元鋰電池占比達92.5%,已經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業內分析稱,車企為獲取更多財政補貼,2018年新申報車型的動力電池主要以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為主,而磷酸鐵鋰電池已逐步轉移到新能源客車等領域。2019年這一趨勢仍將延續。
高鎳NCM811/NCA替代加速
業內分析指出,三元動力電池市場占比快速提升直接拉動三元材料產銷量大幅度增長。而與此同時,上游鈷等原料供應緊缺且主要依賴于從國外進口,鈷價等暴漲直接助推三元材料價格上升,銷量和價格增長促使三元材料企業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增長。據當升科技發布的業績預告,2018年度預計凈利潤為3億元-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92%-31.91%,其中扣非后凈利潤為2.85億元-3.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5.42%-115.99%,業績相當亮眼。
據業內機構統計,2018年中國三元材料產能33.6萬噸,較2017年新增12.9萬噸,增量主要來自于當升科技、天津巴莫、杉杉能源、廈門鎢業、格林美、寧波容百、貴州振華、四川科能、江蘇翔鷹、中化河北、湖南邦普、宜賓鋰寶等企業。而在產量方面,2018年中國三元材料產量14.12萬噸,較2017年同比上漲33%。
從具體型號來看,目前國內多晶NCM523型、NCM111型等普通三元正極材料仍為主流,占比52%,單晶NCM523型、NCM622型、NCM811/NCA型分別占比30%、12%和6%。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趨勢提升,預計三元正極材料高鎳化進程將明顯加快。
據了解,目前包括當升科技、杉杉能源、寧波容百等企業已先后量產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高鎳NCM811/NCA材料在動力電池市場的應用逐漸起量。預計2019年和2020年,將會有更多正極材料企業量產高鎳NCM811/NCA三元材料,下游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從而加速高鎳三元對NCM523和NCM622的替代進程。
14.42萬噸三元材料需求
從市場情況來看,隨著動力電池由商用車主導的磷酸鐵鋰電池轉向乘用車的三元電池,2018年開始動力電池行業已有超過80%原先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的企業開始向三元電池路線布局,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比亞迪、國軒高科、沃特瑪、國能電池等,而對于正極材料方面則大幅拉動三元材料市場需求。
訂單是市場需求的直接體現。今年初,五龍動力發布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五龍動力(重慶)與某客戶訂立一份協議,據此協議,該客戶委托五龍動力(重慶)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以其新生產線加工生產鋰離子三元電池正極材料,但未透露具體金額。不過五龍動力表示,倘若 A5及A6生產線通過既定測試,估計所有生產線的運作將接近滿產,簽訂新協議將為集團帶來穩定收入來源,可見應該是筆大訂單。
面對巨大市場需求,不少材料企業都加快了產能擴張的步伐。“2018年公司的工作重點是要將高鎳三元材料做得更加穩定,并將成本降下來。預計2019年公司高鎳三元材料新上產能將超過2萬噸。”某業內企業負責人表示。
當升科技表示,隨著其江蘇海門三期1.8萬噸以及常州金壇5萬噸產能分步投產,到2019年年底和2020年年底當升科技正極材料總產能有望分別達到3.6和5.4萬噸,其中高鎳三元材料產能將占大部分;杉杉能源則表示,公司現有正極材料總產能約5萬噸/年,并規劃于2025年前分期建成年產10萬噸高能量密度正極材料項目。
據業內機構估計,到2020年我國正極材料需求量有望達到40.2萬噸;其中三元正極材料需求量將達14.42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需求量9.75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滲透率大幅提高。預期未來三元正極材料將延續需求高速增長的態勢,材料企業也將迎來更大業績增長機遇。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