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村上達也博士研究員和飯島澄男研究小組負責人,最近成功完成了利用碳納米管(CNH)作為藥物傳送系統運載載體的基礎實驗。利用這一藥物傳送系統,科學家成功地使抗炎癥藥物地塞米松吸附在碳納米管內,從而確認了碳納米管具有緩慢釋放藥物成分和緩釋后保持藥效的特性,此項研究成果可大大加速碳納米管的藥物運載研究與開發。
實驗中,科學家首先使用1比1的水與乙醇混合溶劑,在室溫液相中使藥物地塞米松吸附在碳納米管中。碳納米管直徑為80至100納米,具有高親和性,而地塞米松也是一種易于吸附的物質。碳納米管氧化后,管端部和側面會出現孔洞,經過對開孔與未開孔碳納米管進行對比發現,開孔后的碳納米管吸附地塞米松的藥量比未開孔的高出6倍多。碳納米管出現孔洞后,每克碳納米管能夠吸附200毫克地塞米松。碳納米管吸附地塞米松后,經過兩周時間才能釋放出一半吸附量,證明具有緩釋特征。地塞米松在試管中有促進骨形成作用,使用碳納米管中釋放出的地塞米松進行試驗發現了這一作用。同時發現,在藥物釋放后也能保持藥效。
碳納米管具有高純度和尺寸一致等優點,對人體毒性較小,在結構上表面積大,能攜帶大量藥物。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科學家正著手對抗癌藥物傳送系統進行試驗,不久后將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實驗中,科學家首先使用1比1的水與乙醇混合溶劑,在室溫液相中使藥物地塞米松吸附在碳納米管中。碳納米管直徑為80至100納米,具有高親和性,而地塞米松也是一種易于吸附的物質。碳納米管氧化后,管端部和側面會出現孔洞,經過對開孔與未開孔碳納米管進行對比發現,開孔后的碳納米管吸附地塞米松的藥量比未開孔的高出6倍多。碳納米管出現孔洞后,每克碳納米管能夠吸附200毫克地塞米松。碳納米管吸附地塞米松后,經過兩周時間才能釋放出一半吸附量,證明具有緩釋特征。地塞米松在試管中有促進骨形成作用,使用碳納米管中釋放出的地塞米松進行試驗發現了這一作用。同時發現,在藥物釋放后也能保持藥效。
碳納米管具有高純度和尺寸一致等優點,對人體毒性較小,在結構上表面積大,能攜帶大量藥物。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科學家正著手對抗癌藥物傳送系統進行試驗,不久后將進入動物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