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單晶硅與多晶硅的競爭愈演愈烈,保利協鑫同隆基股份兩大巨頭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產業布局。
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上半年虧損7.51億元,下半年鑫單晶、顆粒硅“雙箭齊發”
2019半年報:營收100.02億元,凈虧損7.51億元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保利協鑫)是全球領先的高效光伏材料研發和制造商,掌握并引領高效光伏材料技術的發展方向,是多晶硅、硅片等光伏產品的主要技術驅動者和領先供應商。
8月7日,保利協鑫發布半年報,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保利協鑫營收為100.02億元,同比下降9.3%,凈虧損為7.51億元,同比下滑233.3%。
光伏材料拖后腿,虧損13.11億元
保利協鑫的業務分為三大板塊:光伏材料、電站、新能源。半年報顯示,光伏材料業務虧損13.11億元 (上年同期:2.56億元利潤),新能源業務分部業績的利潤增加19.0%至5.54億元,光伏電站業務分部業績的利潤減少6.6%至6360萬元。受累光伏材料業務,凈利潤出現虧損。
保利協鑫透露,受國際市場環境和中國光伏政策出臺晚于預期的影響,2019年上半年,光伏行業處于產能調整、整合出清低效產能的變革中,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公司的增長壓力倍增。
2019上半年:重塑發展戰略,產業強強聯手
保利協鑫表示,公司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是重塑發展戰略,產業強強聯手。其中,新疆多晶硅項目全部投產,重點瞄準高品質多晶硅產品;鑄錠單晶硅片已實現規模化制造和應用;積極與央企國企合作,聯合天津中環擴大內蒙古項目單晶硅片產能;其中,公司完全自主創新、填補國內空白的顆粒硅新工藝完全成熟,下半年即將進入規模化量產階段,這將為加速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提供新動能。
2019下半年:鑫單晶、顆粒硅“雙箭齊發”
鑄錠單晶硅片即“鑫單晶”,是保利協鑫今年全年力推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公司堅持單多晶并行策略,鑫單晶產品已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并且實現規模化應用,年內計劃推出新一代“鑫單晶G4”產品,有著更強的技術、性能和價格優勢。上半年,保利協鑫已與多家下游組件生產商簽訂了供貨協議, 產品銷售逐月提升,下半年有望實現月出貨量由千萬級片到億片的突破,年內產能或將提升至10GW。
單晶硅巨頭隆基股份:大舉擴張,乘勢追擊
成立于2000年的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具價值的太陽能科技公司。"隆基單晶硅"作為"隆基股份"旗下三大品牌之一,立足于西安,充分利用地區資源優勢,依托健康的財務狀況和強大的研發團隊,以西安為中心進行產業布局和優化,包括銀川、中寧、無錫、 云南的楚雄、保山和麗江等地,自2015年起已發展成為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單晶硅產品制造商。
2019年7月18日,隆基股份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19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61億元到20.91億元,同比增加50%到60%。
隆基股份:一個快速崛起的巨頭
如果說中國光伏上一個黃金時代屬于尚德,那么這次無疑屬于隆基。市場需求的天時加上單晶技術的地利以及蘭大校友的人和等多重因素,讓隆基股份快速崛起。從2013年開始,隆基股份的營業收入基本維持在50%以上的增長速度,由2013年的22.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19.88億元,超過10倍,凈利潤基本維持在超過100%的增長速度,由2013年的0.7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5.67億元,超過30倍。
2019年7月,福布斯雜志發布了2019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隆基股份憑借良好的業績表現首次闖入全球2000強,位列第1794,在市值和利潤方面分別排名全球第1087位和第1550位。此外,隆基股份也同時入圍了2018年度福布斯全球企業增長排行榜,位列全球第27位。
2019年8月,簽下76億元多晶硅原材料采購大單
隆基股份在不斷擴大產能的同時,也加緊了原料儲備。8月7日晚間公司公告稱,根據公司單晶硅片戰略規劃,為保證原材料多晶硅料的穩定供應,公司全資子公司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寧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保山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麗江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華坪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與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6日在西安簽訂了多晶硅料采購合同。
單晶硅VS多晶硅,市場更青睞誰?
多晶硅巨頭保利協鑫同單晶硅巨頭隆基股份都在積極布局,單晶硅VS多晶硅,未來市場更青睞誰?單晶似乎是發展趨勢!
單晶硅晶片結構完全有序排列,是長程有序,發電時是單晶體在工作,中間晶界不發電。而多晶硅內是一個個小顆粒有序排列,小顆粒之間有晶界,存在微晶和雜質的缺陷。而且多晶硅還存在一個溫度系數影響。單晶硅組件由于其晶體結構單一、材料純度高、內阻小、光電轉換效率高,其工作溫度低于多晶硅組件。所以同條件下,相同標稱功率的單晶硅組件發電量更高,且單晶硅電池轉化率衰減速度弱于多晶硅,穩定性更高。
長期以來,多晶硅憑借成本優勢霸占市場。如今,在隆基為主的單晶企業長期不懈的堅持努力下,單晶成本逐漸下降,高效的優勢逐漸凸顯。此時,晶相對于單晶的價格優勢正在逐漸退卻。如果多晶不通過技術改革,降低成本,最終結果,只能是多晶被單晶徹底打敗。
信息來源:東方財富網、人民網、金融界、華夏時報、界面新聞、中證網、和訊網、新華網、中國能源報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三昧)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