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興盛的時候,鳳陽有1000家石英砂廠,現在嘛,要關停到只剩30家”中國粉體網記者采訪時,當地某石英砂廠負責人這樣說道。據記者了解,當地政府從去年4月份決定建立石英砂生產加工集中區,積極響應環保政策,一手關停污染大的小作坊式石英砂廠,一手進行資源整合。現如今,大大小小的石英砂廠已經關閉或停產了大半,而新的產業園區正在火熱的建設當中。
鳳陽的前世今生
鳳陽有著“石英之鄉”的稱謂,是國內石英礦的主要產地之一,加工石英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2018年,鳳陽縣工業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1.8%;規上硅基新材料產業總產值達123億元,占全縣規上工業的47%;全縣硅基企業達80戶,占全縣規上企業的61.5%。多年以來,石英砂產業已成為鳳陽的一大支柱。
很多人沒聽說過鳳陽,但如今每個人或多或少和鳳陽都存在著聯系,那根聯系的紐帶就是鳳陽下屬的一個村,一個你一定聽過的名字—小崗村。1978年,十八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精神”,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序幕。而又在如今,在這樣具有改革精神的土地上,環保新形勢下的石英砂行業又會產生怎樣的轉變呢?
往昔三十年的“風光”
鳳陽土地下貯存著全國儲量前幾的石英礦脈。早在三十年前,“靠山吃山”的鳳陽人就踏上了石英砂的生產之路,十幾平米的一間小作坊,簡陋的一二樣設備,外加三、四個人,最早的石英砂廠就建立了。沒有防護、環保措施,這樣的小作坊,在早期比比皆是。而這樣的小作坊在發展中有的消亡有的也蛻變為中小企業,乃至大型企業,最鼎盛時,鳳陽土地上大廠與小作坊并存,達到了1000多家。
早期的石英砂行業人士,沒有環保意識,不懂技術的重要性,吃過虧也成長了,但那種早期的行為習慣與意識或多或少卻有了些存留。有行業內部人員是這樣評價的,“在大廟鎮石英砂企業有200多家,很多都是把企業當成了家業干,而不是當成事業干,只圖眼前的小利,粗放加工,得過且過,發展的思路老化”。
鳳陽石英砂人的奮斗
中國粉體網記者在走訪鳳陽石英砂各企業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個行業,每家企業的老板大多認識,還有的私下里的關系很好。但是在前幾年,鳳陽大大小小的石英砂廠還有200多家林立,爭搶同一塊石英砂市場。
有這樣一個真實事件,某廠新引進了一批新設備,實際效益很好,其他廠家也聞訊安裝了同一批設備,卻出了問題,實際情況需要技術調整,只好去請教某廠。“沒問題,我把我的經驗告訴你們,想看什么也可以進廠看,不藏著掖著嘛”,某廠的老板這樣回應“從企業講,我們是競爭對手;私下里,我們卻可以是朋友”。
還有這樣的一個當地老板,很是崇尚技術,樂于宣傳。對于身為中國粉體網記者的我們的到來很是歡迎。老板告訴我們,中國粉體網每年舉辦的石英交流大會,他都有參加。老板與旁人是這樣說的,我們欠缺與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宣傳機會,其他企業知道有個石英砂產業群在鳳陽,這一點很重要。據了解,該老板的企業石英砂遠銷海外,與很多國外廠商都有建立合作。
“我們其實也認識到以前的確有問題,現在也在積極的轉變,爭取入園”,這是記者采訪的眾多企業表達的心聲。
涅槃重生的鳳陽
“石英砂生產加工集中區總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一期2平方公里,力爭8月底有2家上規模的企業入駐集中區,作為集中區示范企業。”這是18年鳳陽準備建立石英砂產業園區時的建設規劃目標。時間回轉到現在,位于大廟鎮西南部的石英產業園,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基礎設施施工,機器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記者在現場采訪到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據了解,該企業從入駐園區已經投資近一個億。在記者問及環保問題時,該負責人這樣回復“環保問題是投資和管理的問題,要做到比家還干凈”。
堅定不移地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是鳳陽政府不變的目標。據了解,2019年度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名單中,鳳陽有10個中心村入圍,其中亦有地處大廟鎮的鄉村,生態治理已卓有成效。
在優化區域生態環境的同時,對于石英砂行業建立石英產業園,有利于實現基礎設施、技術、人才和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產業集聚發展效應。未來,搬遷入園,集聚發展,是石英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鳳陽石英砂行業一路走來,目前遇到了新的挑戰與機遇。是在烈火中被燃燒殆盡,還是逆火重生?在這樣的一片有改革精神的土地上,愿石英砂行業的鳳陽人亦如火鳳,迎難而上,涅槃重生。
(中國粉體網編輯原創/漫道)
注:圖片來自中國粉體網獨家拍攝及網絡,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