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由于近幾年鋰電池市場的飛速發展,負極材料企業投擴建項目增多,2019年以來新投產產能及擴建產能11萬噸/年正在逐步釋放。據調查,截至2019年Q3國內已有負極產能62.71萬噸/年,在建及規劃建設產能69.5萬噸,多數在建產能將于2020-2021年落地,將造成負極材料市場產能過剩。
2019年國內三季度投產的負極材料項目共有兩個,分別是內蒙古杉杉包頭一體化生產項目的一期4萬噸/年和秦能鋰電的負極材料生產項目一期1萬噸/年,而其他已規劃的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分別是環宇新材料1萬噸/年、貴強新材料3萬噸/年、寶杰新能源的一期1萬噸/年的負極材料項目。詳情如下表。
2019年,鋰電池下游市場中,數碼市場逐漸飽和、增速放緩,電動汽車市場受補貼紅利消退的影響,市場需求下降,儲能鋰電池雖然發展潛力巨大,但尚處于市場導入階段,難以作為行業支撐,電池行業發展速度放緩。
與此同時,隨著電池技術的革新,對企業技術要求不斷提高,終端市場勢弱,降本壓力、資金壓力不斷加大,造成技術和資金的門檻不斷提高,鋰電池市場進入了調整期。
隨著行業競爭壓力增加,頭部企業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指標,一方面到電費較低,政策優惠的內蒙、四川等地布局石墨化等高成本的生產環節,降低生產成本,達到降本增質的效果,提高市場競爭力。而缺乏資金和技術的小企業隨著市場競爭力減弱,出局可能性大增,預計未來兩年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漫道)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