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0年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2019年的電池生產數據也逐步統計完成,大家有沒有發現,幾乎沒有硅碳負極的消息,硅碳負極去哪了?2018年硅碳負極總出貨量就2600噸左右。有消息稱,2019年硅碳負極總出貨量跟2018年相差不大。之前因為容量高于石墨而大熱的硅碳負極為何市場需求萎靡不振?本文總結了幾種硅碳負極發展的致命傷。
一、價格過高
由于硅碳負極材料制備工藝復雜,導致材料價格高于石墨負極。目前穩定量產的硅碳負極價格介于11~12萬/噸,遠高于石墨類負極。電池容量提升5%-10%的情況下,電池的成本要增加20%-30%甚至更高。硅碳負極最大的優點被它的價格弱化了。
二、補貼下滑影響較大
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重點內容包括:1、國補力度大幅退坡,補貼基數綜合下降程度超50%;2、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期間按2018年補貼的0.1倍和0.6倍進行補貼;3、過渡期后地補取消,轉為支持充電等配套設施;4、電池技術要求更高,但調整系數下修。政策補貼大幅滑坡,上下游產業降本和市場競爭更加慘烈,硅碳負極市場需求陷入萎靡不振。
三、應用局限性大
目前硅碳負極應用最多的是圓柱型電池,方形和軟包動力電池方面,由于其結構件抑制硅碳負極材料膨脹效果差,目前應用較少,暫時可忽略不計對硅碳負極的市場影響。由于圓柱電芯的一致性差,在2019年整體的裝機量62.38GWh里面,圓柱的不管是裝車數量還是裝車的電池量都是最少的。所以硅碳負極的圓柱電池基本用在高端數碼和電動工具類,失去了動力電池這塊大蛋糕,其市場占比難以提高。
四、生產工藝不成熟
硅碳負極材料相對于石墨負極材料的制備工藝復雜,大規模生產存在一定困難,且每個企業生產工藝不盡相同,產品目前沒有達到標準化。目前硅碳負極材料制備方法主要包括化學氣相沉積法、機械球磨法、溶膠-凝膠法。每種方法各有優缺點。
硅碳負極材料產品制備方法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國家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的《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我國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超300Wh/kg,到2025年單體比能量達500Wh/kg。傳統石墨材料很難達到這一要求,所以硅碳負極材料在未來還是有發展潛力的,但是當務之急是優化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
參考來源:
高工鋰電.規模化受阻 碳負極前途幾何
中商情報網.中國鋰電池政策匯總:補貼政策逐步退出
前瞻經濟學人APP.2019年硅碳負極材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下游終端需求放量推動硅碳負極材料產業化進程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墨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