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據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承擔的東昆侖銅鎳多金屬資源基地調查項目取得了新進展,項目總結東昆侖基性—超基性侵入巖的時空分布及主要礦床的特征,建立東昆侖巖漿型銅鎳鈷礦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總結出東昆侖地區鎂鐵-超鎂鐵質侵入巖體含礦性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中志留世-早泥盆世是東昆侖銅鎳礦的重要成礦期,助推形成石頭坑德大型遠景勘查基地。同時圈定8個成礦有利靶區或預測區,新發現希望溝礦(化)點。
鎳、鈷等金屬屬于國家戰略性關鍵礦產資源,在航天、軍事、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占有重要地位。東昆侖地區是我國近年來新發現的最重要的巖漿鎳鈷礦產資源基地,也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脫貧攻堅的資源保障地之一!皷|昆侖銅鎳多金屬資源基地調查”項目,歸屬于“西北主要成礦帶地質礦產調查”工程,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承擔。主要目標任務:①總結巖漿型銅鎳礦等優勢礦產資源成礦條件、成礦規律及找礦標志,評價其資源潛力,優選找礦遠景區,開展重要找礦遠景區礦產資源潛力動態評價,促進形成石頭坑德大型資源勘查基地;②創新東昆侖地區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成礦理論認識,建立東昆侖巖漿型銅鎳礦成礦模式、找礦模型和鎂鐵—超鎂鐵質侵入巖體含礦性評價指標體系。
東昆侖銅鎳多金屬資源基地調查項目的實施,擴大了東昆侖鎳鈷礦找礦空間,為東昆侖銅鎳資源基地建設提供了科技支撐,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脫貧攻堅提供了資源保障。鎳、鈷等成礦理論及找礦勘查技術研究,對引領國家戰略性關鍵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漫道)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