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蔓延,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壓力。稀土行業受大環境影響,在這段時間也出現了分化行情。
2019年全球稀土供應量大幅增加,工信部制定的國內生產總量控制計劃從12萬噸增加到13.2萬噸,國外產量也在加大。年初受短期內結構性供需矛盾等因素影響,主要稀土產品價格持續低迷。至5月中旬,稀土行業關注度顯著提升,加之緬甸進口礦受口岸封關影響,主要稀土產品價格快速上漲。2020年初,疫情的爆發進一步影響了稀土需求端,價格持續承壓。稀土價格的持續低迷,對國內稀土行業上市公司業績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其中就包括盛和資源。
根據盛和資源公布的2019年報以及2020年一季報,其2019年實現營收69.60億元,同比增11.76%;歸母凈利潤1.02億元,同比降64.55%;2020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7.78億元,同比增長12.30%;歸母凈利0.11億元,同比下滑69.02%。業績下滑,主要還是受到稀土價格波動影響以及商譽減值影響。
但是,近期有券商研報表示,由于疫情影響海外稀土礦進口量大幅下滑以及廢料回收和獨居石原料減少,造成國內稀土冶煉產量下滑,而國內經濟恢復導致稀土下游需求恢復,支撐稀土價格。此外,國儲的預期使市場恢復對稀土市場的熱情。在基本面與國儲預期以及中美關系再度復雜化的三重助力下,稀土價格有望回暖。
同時,“新基建”的推行也將持續推動稀土發展。一是高鐵、城市軌道交通列車,有數據表示,“十三五”期間,軌道交通可帶動20.6億元的釹鐵硼市場;二是鎳氫電池,鎳氫電池中,稀土占32.2%;三是工業機器人,制造一臺165公斤焊接機器人需要消耗25公斤高性能釹鐵硼。此外,包括5G基站的建設、風電開發、驅永磁發電機、新能源汽車等,都將促使稀土磁材等應用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盛和資源作為國內稀土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稀土是其核心業務,同時公司還介入了鋯鈦業務。稀土業務已經形成了從礦山開采、冶煉分離到深加工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國內、國外的雙重布局。鋯鈦業務目前主要集中在選礦端。隨著未來稀土價格回暖,稀土應用空間不斷拓展,盛和資源的多方布局將有效改善公司的業績表現。
首先,公司布局上游稀土礦,國內外構建穩定稀土精礦供應渠道。包括12年10月公司受托經營管理四川漢鑫礦業;15年收購冕里稀土,進一步保障稀土精礦原料供應;16年9月收購格陵蘭;17年5月投資了美國稀土礦山項目Mountain Pass。值得關注的是,據盛和資源公告,芒廷帕斯稀土礦(公司擁有包銷權)目前年產量已達到3萬噸REO,且收率和產量還將提升。格陵蘭公司正根據當地政府的反饋意見修改采礦許可申請材料,該項目資源量約1100萬噸REO(約為全球稀土年產量的55倍),其中重稀土含量為11.7%左右。如果格陵蘭項目開發順利,公司將深度參與到海外三大稀土礦山中的兩座(另一座為萊納斯的韋爾德稀土礦)。據分析,盛和資源目前實際掌握的稀土資源已超過4萬噸REO/年,在全球范圍內排名第二。
其次,盛和資源穩步推進投資項目,擴大產能,同時加強產品銷售端。包括晨光稀土“年產12000噸稀土金屬及合金智能化技改項目”,在原有年產8000噸稀土金屬生產設施基礎上,新增年產4000噸稀土金屬及合金生產能力,并實施智能化改造;通過深加工成高效稀土催化劑和分子篩對外銷售同時,提升產品附加值;推進科百瑞與峨邊縣政府合作的6000噸稀土金屬升級改造項目,推進對鑫源稀土(泰國)的收購。
此外,作為“雙輪驅動”的一環,盛和資源的鋯鈦業務,通過多年與澳大利亞、非洲等境外礦企合作,已建立充分穩定的原料供應渠道。隨著高端制造行業對于鋯產品需求逐步增長,2020一季度,盛和資源變更募投項目,擬在連云港投資“年處理150萬噸鋯鈦選礦項目”,推進鋯鈦業務發展。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初末)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