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2020年上半年,攀鋼研究院鈦金屬技術研究所增材制造項目團隊通過引進氣流分級設備,自主開發粉體流動性工藝技術,成功將適用于激光選區熔化15-53μm球形鈦粉流動性提升至32秒/50克,標志院氣霧化粉末品質邁上新臺階。
粉體流動性是評價3D打印金屬粉體質量的核心指標之一,粉體的流動性直接影響鋪粉的均勻性或送粉的穩定性,粉末流動性太差易造成分成厚度不均,打印掃描區域內的金屬熔化量不均,導致3D打印件內部結構不均,影響成型質量;高流動性的粉末易于流化,沉積均勻,粉末利用率高,打印成型的件尺寸精度和表面均勻致密化。
國內適用于激光選區熔化15-53μm球形鈦粉具有流動性的生產廠家較少,且流動性大部分在40秒/50克左右,鈦金屬技術研究所增材制造項目團隊球形鈦粉流動性問題的成功解決為提升攀鋼球形鈦粉市場競爭力奠定了技術基礎。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