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據MiningWeekly援引彭博通訊社報道,美國和歐洲擴大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機所需稀土國內供應而減少對外進口依賴的努力將面臨障礙,包括成本高昂和環境擔憂。
上周,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共同提交減少對外稀土依賴的法案,這與5月份參議員泰德·克魯斯(Ted Cruz)提出的議案類似。隨后,歐盟也提出要降低原材料進口依賴,并聲稱鑒于其在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在年底前成立原材料聯盟。
分析認為,原材料獲取成本和環境擔憂可能是歐美實現供應鏈獨立的最大障礙。供應鏈風險管理公司英特羅斯(Interos)首席執行官珍妮弗·比斯切利(Jennifer Bisceglie)認為,“實現供應鏈持續非常困難而且昂貴。如果想建立整條當地供應鏈,需要大量投資培訓人力,如果原材料不在國內還需要從別國購買。”她認為,大型跨國企業高度依賴小型供應商,這些小供應商需要獲得當地原材料供應,其他地方可能無法得到。
2019年,美國80%以上的稀土供應需要從亞洲進口。特朗普總統命令美國國防部擴大稀土磁體生產。
稅收激勵
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提交的議案包括稅收激勵政策,目的是提高美國國內產業競爭力。另外,對于一些國家來說,建立國內技術和設備體系需要時間,礦產勘查開發也面臨環境障礙,可能會帶來嚴重環境破壞。
美國稀土資源豐富,但是包括人力和能源在內的成本高昂,需要在國內稀土產業和環境成本之間做出選擇。
歐洲的原材料自給計劃的出臺主要是因為一些組織批評太注重采礦而對回收利用重視不夠。雖然歐美官員表示希望結束對進口原材料依賴,但是稀土公司高管認為只需要占一定比例即可。
美國唯一稀土生產商——芒廷帕斯材料公司(MP Materials)首席執行官吉姆·利丁斯基(Jim Litinsky)認為,“不需要占領整個產業鏈,只需要占據供應鏈的重要部分。只要有一個或一些重要的西方競爭者就可以保證整個產業鏈免于受制于人”。
芒廷帕斯的稀土精礦需要出口到國外進行最終加工。如果美國和其他國家稀土加工回歸國內,其產量占據一定份額,就可以打破目前的供應格局。
玻利登(Boliden)公司首席執行官米凱爾·斯塔法斯(Mikael Staffas)在接受電話采訪時感慨,“就在兩年前談論稀土時人們還在認為自由貿易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要想買就能買到。但是,現在這種觀念需要盡快改變,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事實并非如此。”
多元化
生產稀有金屬鎢的阿爾蒙蒂工業公司(Almonty Industries Inc.)首席執行官路易斯·布萊克(Lewis Black)認為,鼓勵供應鏈多元化是明智和現實的選擇。布萊克表示,聯邦政府適當支持是一個正確的解決方案,否則企業仍將嚴重依賴國外。
改變供應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是在低成本的情況下。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茜茜)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