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有消息稱特斯拉與嘉能可達成鈷供應長期協議,每年供應量約為6000噸,購買的鈷材料將用于上海工廠與計劃中的柏林工廠。與此同時,特斯拉又在今日宣布了跟松下的一項電池擴產計劃,雙方簽署了一項為期三年的價格協議,內容涉及在內華達州Gigafactory的鋰離子電池單元的制造和供應。特斯拉和松下正在就擴大合資電池產能進行談判。這意味著特斯拉即使一再宣稱正在研發無鈷電池技術,但從產業化層面難掩對含鈷三元材料的旺盛需求。
今年年初起,特斯拉與鈷的一連串跌宕起伏“劇情”,就將原本就處于焦點的鋰電池“無鈷化”推上了風口浪尖。
2月3日,寧德時代公告與特斯拉合作協議,寧德時代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
2月18日,外媒報道特斯拉近期正與寧德時代商討在中國工廠使用無鈷電池的事宜,該報道指出特斯拉將從寧德時代采購的“無鈷電池”就是磷酸鐵鋰電池。受此影響,A股華友鈷業等金屬鈷相關個股當日跌停。
然而,報道發出的幾天后,特斯拉即在其官方抖音號上回應“采用無鈷電池意味著是磷酸鐵鋰電池”,稱無鈷不代表一定是磷酸鐵鋰,請留意特斯拉今年的電池發布會。
隨后,特斯拉又被證實將重金收購Maxwell,有消息稱,特斯拉或將在4月中舉行的特斯拉“電池日”上主推Maxwell的干電極技術,在降低電池成本的同時提高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然而特斯拉的電池日一直在延期,至今仍未確定發布會日期。
而如今,特斯拉先后與供應商簽訂鈷材料供應協議和鋰電池定價協議,充分說明特斯拉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擺脫對鈷的依賴,同時也讓市場真切地看到鈷行業的變化趨勢。
目前無鈷化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中高端動力電池仍然以含鈷的三元材料為主流。無鈷電池還未進行產業化形成大規模應用,用模糊的未來趨勢否定當前產業主流,顯然過于簡單粗暴。而磷酸鐵鋰電池通過刀片電池技術一定程度上提高能量密度,搶占一部分動力電池的中低端市場,三元和磷酸鐵鋰供應分層、和平共處會是常態。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三元材料仍是占據高能量密度的高端市場主流,低鈷高鎳已是不爭的大勢所趨,但當前主流仍是NCM523、622,NCM 811滲透率仍然有限,低鈷高鎳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屑)
注:圖片源于網絡,告知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