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級二氧化硅(俗稱氣相法白炭黑)是四氯化硅經氣相氫氧焰高溫水解(超過1000℃)生成的超微細二氧化硅粉末,具有粒徑極小(納米級)、比表面積極大、化學純度高等特征,它與普通的沉淀法白炭黑無論在生產工藝、產品結構還是在使用性能及應用領域方面都差別很大。
納米級二氧化硅的穩定性、補強性、增稠性、觸變性等性能優越,在航空航天、建筑、橡膠、涂料等諸多工業領域應用廣泛。其生產工藝復雜,屬高科技產品,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納米級材料,當前能生產這一產品的國家有德國、美國、日本、比利時、英國、烏克蘭和中國。
持有這一技術的公司是國內惟一生產該產品的廠商。該公司于1995年引進國外技術軟件,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建設了國內第一套年產250噸納米級二氧化硅生產裝置。1997年開始國產化,實現了多項重大的技術創新,并于1998年建設了第二套年產250噸納米級二氧化硅生產裝置,使裝置具備年產500噸的生產能力。2000年整套裝置實現了“雙套并流”新工藝的重大技術突破,使生產能力翻番,達到年產1000噸。當前,該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40%以上,打破了國外產品在中國的壟斷地位。
(本欄目并非中介,信息僅供參考)
納米級二氧化硅的穩定性、補強性、增稠性、觸變性等性能優越,在航空航天、建筑、橡膠、涂料等諸多工業領域應用廣泛。其生產工藝復雜,屬高科技產品,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納米級材料,當前能生產這一產品的國家有德國、美國、日本、比利時、英國、烏克蘭和中國。
持有這一技術的公司是國內惟一生產該產品的廠商。該公司于1995年引進國外技術軟件,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建設了國內第一套年產250噸納米級二氧化硅生產裝置。1997年開始國產化,實現了多項重大的技術創新,并于1998年建設了第二套年產250噸納米級二氧化硅生產裝置,使裝置具備年產500噸的生產能力。2000年整套裝置實現了“雙套并流”新工藝的重大技術突破,使生產能力翻番,達到年產1000噸。當前,該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40%以上,打破了國外產品在中國的壟斷地位。
(本欄目并非中介,信息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