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硅微粉作為一種無機非金屬礦物功能性粉體材料,具有高耐熱、高絕緣、低線性膨脹系數和導熱性好等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能夠廣泛應用于覆銅板、環氧塑封料、電工絕緣材料、膠粘劑、陶瓷、涂料等領域,在消費電子、家用電器、移動通信、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風力發電等行業所需的關鍵性材料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一方面,由于硅微粉與有機高分子材料基質的界面性質不同,造成硅微粉在有機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交聯及功能性差等問題,往往出現分散不均勻,甚至成團,使產品的力學性能有所下降,對產品的質量影響較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向功能型要求發展,就應對硅微粉進行表面改性。改變其粉體的表面性質,提高分散性,改善與有機高分子材料的交聯性,增強制品的物理機械性能,增加填加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硅微粉表面改性的主要科學和技術問題是什么?
粉體表面改性是用物理、化學、機械等方法對粉體材料表面或界面進行處理,有目的地改變粉體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以提高其應用性能、滿足應用的需要。粉體表面改性存在科學和技術問題。
科學問題是指表面改性原理與技術基礎。如改性劑結構、官能團與粉體界面結構和性能的關系及調控規律;改性粉體的表面結構、組分與其應用性能的關系及其調控規律;表面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與工藝基礎,改性劑與粉體表/界面及基料的作用機理和作用模型。技術問題包括表面改性劑配方、表面改性工藝與設備、過程控制與產品檢測技術等。
那么,硅微粉表面改性的主要科學和技術問題是什么?2020年11月26-27日,由中國粉體網主辦的“2020第四屆全國石英大會”即將在安徽蚌埠召開。屆時來自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鄭水林教授將帶來《話說硅微粉表面改性》報告,詳細解說硅微粉表面改性劑及其配方、表面改性工藝與設計、表面改性設備及其選擇、影響粉體有機表面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粉體表面改性效果的評價等。
鄭水林簡介
BRIEF INTRODUCTION
鄭水林,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礦物材料與應用、表面改性與復合、選礦與非金屬礦深加工、固廢與資源綜合利用等。
學術團體兼職:中國硅酸鹽學會常務理事、礦物材料分會理事長;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顆粒制備與處理專委會副主任;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礦物加工利用技術專委會主任;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技教育委員會委員、粉體技術分會副理事長;國土資源部黏土礦物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科院盱眙凹土應用技術研發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業績:累計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0多人;出版專著22本(其中2本再版四次,1本再版三次,1本再版兩次);以第一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SCI和EI收錄100多篇;獲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其中30多項已轉化應用;近十年獲中國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排名第1)、二等獎2項(排名第1),中國煤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第1)、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圖書獎一等獎1項(第1)、科學中國人【2017】年度人物、綠色礦山突出貢獻獎等。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廣西“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以及校企合作等科研項目10多項。
參考信息:
鄭水林教授報告、無機鹽工業、普華有策、礦冶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