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儲能條件變得更為嚴格,對于液態鋰電池的開發也進入了瓶頸。對于電動汽車來講,只有更長的續航、更安全的性能才有機會超過燃油汽車,成為市場大頭。固態電池,儲能領域新的挑戰者,它的出現是后鋰電時代的必經之路,也是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新的選擇。
2021年3月11-12日,由中國粉體網、中國顆粒學會能源顆粒材料專委會主辦,長沙礦冶研究院先進材料研究所協辦的第二屆高比能固態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大會將在長沙吉美國際會展酒店隆重舉行,屆時,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凡研究員將帶來報告《高比能硫化物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研究進展》,與參會嘉賓分享相關研究成果。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由于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被廣泛認為是下一代儲能器件的關鍵技術,而在實現全固態電池的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三條技術路線中,硫化物固體電解質由于擁有最高的鋰離子電導率和良好的機械性能而成為最有潛力的技術方向之一。為實現高比能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的實際生產與應用,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技術路線仍面臨許多問題需要克服。此次報告將重點關注高比能硫化物全固態電池關鍵材料的基礎科學問題和應用化開發難題,探討團隊在此領域的研發進展。
吳凡研究員簡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科學家工作室主任
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2011年獲浙江大學材料學學士學位,2014年獲美國北卡州立大學材料學博士學位,2014-201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2016-2018年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后及研究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先進能源材料(包括儲能和能源轉換兩方面)。2019年1月正式入職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北京)。在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江蘇溧陽)、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江蘇溧陽)成立科學家工作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全固態電池及固態電解質的基礎科學及產業化應用研究。至2020年9月,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SCI論文50篇,專著兩部,申請美國科技發明專利3項,中國科技發明專利11項,國際科技發明專利2項。擔任IEEE儲能材料專家委員會常務理事(standing director),Bentham科學出版社《Nanoscience & Nanotechnology-Asia》雜志高級策劃編輯,《物理學報》“固態電池專刊”客座編輯、《儲能科學與技術》“固態離子學與儲能專刊”客座編輯、PiscoMed科學出版社《Composite Materials Research》雜志和Elsevier出版社《Data in Brief》雜志編委會委員。2020年獲國家軍委科技委全國未來儲能技術挑戰賽全國優勝獎(最高獎)。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項目1項,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科學家工作室研究項目1項,華為戰略前瞻性研發項目1項。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項目1項,江蘇省新型研發機構項目1項,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1項。
識別二維碼了解更多會議信息
會務組
聯系人:孔德宇
電話:13661293507(同微信)
Email:1760047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