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1月26日,上交所公告稱,科創板上市委定于2月2日審議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大全)的首發申請。新疆大全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年產1000噸高純半導體材料項目、年產35000噸多晶硅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據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已形成年產7萬噸的高純多晶硅產能,2020年前9月,新疆大全實現營收29.9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97億元。
隨著我國光伏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在資本的熱捧下,光伏產業鏈上各領先企業期望借力資本運作做大做強,上市、融資、擴產發展路徑清晰。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光伏資本市場環境向好,早期在海外上市的企業開啟了回A之路,目前晶澳、天合等企業已經成功登陸國內資本市場。阿特斯、晶科能源也在積極回歸。
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從2020年初到目前為止,短短的一年時間,就有29家光伏企業沖刺IPO,其中14家企業上市成功,2家企業晉升新三板精選層,12家企業上市進行中,僅微導納米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從申請上市企業來看,主營業務基本涵蓋光伏全產業鏈。其中,7家設備、3家逆變器、2家膠膜、2家背板企、2家焊帶、2家多晶硅、2家接線盒、3家組件及系統等、電站投資、金剛線,漿料、支架各1家。從數量看,設備企業上市最為集中,其次為光伏輔料企業。
供應緊張推升的機遇
在五大硅料巨頭中謀求上市的不僅有新疆大全,亞洲硅業的上市申請在2020年11月26日獲受理,計劃擬募資15億元,將用于60000t/a電子級多晶硅一期項目。2020年面對硅料意外事故頻發導致的供應短缺推,不僅推升了硅料價格,也讓企業賺的瓢滿鍋滿。而在2020年組件端超307.07GW擴產、硅片端超313.6GW的擴產、電池端超317.82GW的龐大擴產計劃下,硅料相對較緩的擴產,顯然將導致供應緊張,硅料企業借助資本力量擴產顯的順理成章。
而對于背板企業來說,今年面對光伏玻璃的供應緊缺,一些組件廠商也調整了出貨策略,采用透明背板、超白玻璃來替代一部分光伏玻璃,這給背板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潛力,明冠新材、賽伍技術等背板紛紛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加持,拓寬細分市場賽道。
細分賽道技術、量產競賽
同為光伏切割設備領先企業的高測股份和連城數控都占據著光伏切割設備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不約而同的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從兩家企業募資方向上看,高測股份將投向于發展高精密數控裝備產業化、金剛線產業化和研發技術中心。連城數控將投向單晶爐和切片機擴建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可見,兩家切割設備企業寄希望于在產業化和研發創新技術的道路上賽跑。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連城數控宣布投資1.5億在鹽城市投資電子級銀粉研發制造項目,開始進軍銀漿版圖。但同樣我們可以注意到,同樣奮力沖擊IPO的銀漿企業帝科股份在6月18日登陸創業板,募資擴產500噸正面銀漿和研發項目,各細分賽道都在進行激烈比拼。
由此也可以看到,隨著光伏平價時代的到來,降本壓力不斷增長。同時,隨著光伏向大尺寸、異質結等熱門技術加速,技術迭代需求迫在眉睫,對于相關核心設備企業來說新技術研發、量產規模化發展成為各賽道發力拐點。
13家IPO成功光伏企業市值表現
經過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梳理發現,從各上市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開始到2020年底,表現最亮眼的當屬帝科股份,從6月18日登陸創業板到年末,市值實現2倍增長,上能電氣、賽伍技術實現1.58倍增長,金博股份實現1.37倍增長。整體來看,將近77%的企業市值實現了增長,僅明冠新材、美暢股份、高測股份市值出現回落,其中明測股份下降了約43%。
反觀提前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中乘風破浪,價值不斷提升。截止至目前,隆基股份市值已經達到4639.28億元,通威股份市值達到2268.78億元,陽光電源達到1522.50億,中環股份達到957.19億。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茜茜)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