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大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主持完成的“新型有機膨潤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應用”項目通過專家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項目攻克了在新型有機膨潤土合成生產、廢水處理、回收利用上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有機膨潤土合成生產、廢水及廢氣處理、回收再利用的技術和工藝。成果總體處于國際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
該項目針對有機膨潤土功能結構單一、合成工藝復雜、固液分離困難、不易回收利用等問題,重點研究了新型有機膨潤土的構效關系,提出了有機膨潤土的“吸附結構模型”;發明了微波合成有機膨潤土的新方法,首次合成了對有機污染物有顯著的協同去除作用的新型有機膨潤土,并進行規模化生產;使用后的有機膨潤土還被制成高性能的中孔納米吸附材料應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氣的處理,解決了廢棄有機膨潤土的資源化難題。項目發明的有機膨潤土合成-廢水處理一體化新工藝還被成功應用于印染、電鍍等廢水處理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據介紹,該項目自1992年立項以來,已先后得到浙江省教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培養專項資金、國家高技術(863)研究發展計劃的資助。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55篇,其中8篇發表在環境領域國際著名刊物Environ Sci Technol上,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部分成果已被編入“十五”國家重點圖書《環境化學進展》中。
該項目針對有機膨潤土功能結構單一、合成工藝復雜、固液分離困難、不易回收利用等問題,重點研究了新型有機膨潤土的構效關系,提出了有機膨潤土的“吸附結構模型”;發明了微波合成有機膨潤土的新方法,首次合成了對有機污染物有顯著的協同去除作用的新型有機膨潤土,并進行規模化生產;使用后的有機膨潤土還被制成高性能的中孔納米吸附材料應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氣的處理,解決了廢棄有機膨潤土的資源化難題。項目發明的有機膨潤土合成-廢水處理一體化新工藝還被成功應用于印染、電鍍等廢水處理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據介紹,該項目自1992年立項以來,已先后得到浙江省教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人才培養專項資金、國家高技術(863)研究發展計劃的資助。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55篇,其中8篇發表在環境領域國際著名刊物Environ Sci Technol上,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部分成果已被編入“十五”國家重點圖書《環境化學進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