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局面|固態電池之戰,又添新玩家
據德媒報道,寶馬將加入動力電池技術之戰,將在2025年前推出一款固態電池汽車,有望提高電動汽車的功率和續航里程。據寶馬透露,研究人員正在聚焦固態電池的開發。寶馬認為電池技術是電動化的核心。寶馬開發主管弗蘭克·韋伯說:“2030年以前,我們會把車用固態電池用在寶馬的新車上。”
目前,在售的電動車多用鋰離子電池,在正極和負極之間使用液體電解質。固態電解質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不易受溫度影響等特點,相比于當前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2-3倍。同時,固態電池的重量更輕,使用壽命更長,安全性更高。在諸多優秀特性的加持下,固態電池被業界認為是電動車大面積普及的重要解決方案。
BNEF儲能分析師CeciliaL Ecluse在報告中說:“固態電池可以增加里程,縮短充電時間,消除火災風險。” BNEF預測,未來15年,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固態電池的成本將下降。固態電池高昂的成本也是最終量產的阻礙。寶馬的加入,將與大眾、豐田等展開固態電池軍備競賽。
(圖片來源:網絡)
蜂巢能源聯合中科院,加速固態電池技術轉化落地
近日,由蜂巢能源全球鋰電創新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共建的固態電池技術研究中心在無錫正式成立。據介紹,該研究中心有望借助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在固態電池先進材料技術上的優勢及蜂巢能源領先的研發實力,快速突破關鍵技術,推動固態電池技術轉化落地。
另據《科創板日報》消息,蜂巢能源的科創板上市已提上日程,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完成股改,2022年上半年提交申報材料。蜂巢能源已開始與潛在投資者商榷,計劃籌資30-50億元,這一輪新融資之前的估值達260億元。據官網信息顯示,蜂巢能源成立于2018年,此前曾是長城汽車電池研發部門,主要業務涵蓋無鈷電池、固態電池、儲能、太陽能等。
衛藍新能源向晉:半固態電池5年內實現大規模量產,全固態則需要5-10年
日前,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衛藍新能源”)副總經理向晉表示,目前,液態電池要想達到我國對于電池提出的宏大指標來說已經非常困難,為了達到國家技術指標,業內目前認為要開發下一代的電池技術體系,其中就包括固態電池。
關于固態電池發展的路線,向晉認為,全固態電池是未來發展的最終方向,但目前認為半固態電池其實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半固態電池可以兼容現有液態電池的工藝設備和材料,能夠使半固態電池以比較低的成本量產,這是滿足市場需求的一個基本條件。而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和量產則還有很多難題待解。向晉認為,半固態電池實際上已經開始量產了,在5年之內可以實現大規模的量產。至于全固態電池則需要5-10年才有望實現規模量產。
突破性3D打印固態電池技術!黑石磷酸鋰鐵陰極工藝無需鈷或鎳
瑞士黑石資源股份公司(Blackstone Resources AG)于近日宣布,其專有3D打印生產技術已在3D打印固態電池領域走過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代表了公司在這種下一代技術的重大突破。據了解,黑石德國子公司Blackstone Technology GmbH已成功打印并測試了首款可工作的固態電池,并展示了由Blackstone固態電池供電的LED燈。
3D打印固態電池使用LFP技術,具有基于磷酸鋰鐵(LFP)的陰極,這項技術的好處是便宜且不需要鈷或鎳。公司還計劃與其他金屬(如NMC電池)進行組合。另外,這類電池不含有毒材料,由水溶性化學物質制成,因此對環境更加友好,且易于回收利用。盡管與其他電池化學物質相比,LFP技術通常具有較低的能量密度,但黑石使用專有的厚層技術消除了這些缺點。與當前的鋰電池技術相比,LFP電池技術可提供20-25%的能量密度。Blackstone Technology的3D打印制造工藝可以生產各種形狀的電池并具有廣泛應用,例如電動汽車、電動巴士、電動摩托車、5G網絡、工具或無人機技術。
NASA宣布將從零開始為電動飛機打造固態電池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消息,該機構的電池研發部門SABERS,決定從零開始為電動飛機打造固態電池。研發部門的目標是打造比現有鋰離子電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電池,并且不會隨時間推移而損失容量,起火風險也會更低。SABERS首席研究員Rocco Viggiano表示,“我們將從零開始研發一種新型電池,以便適應電動飛機的使用工況和性能要求,而不是在現有電池中進行選擇。”實時證明,固態電池符合該項目的要求,因為其不會有液體,降低了風險。
SABERS決定開發固態硫硒電池。這種電池相比鋰電池體積更小、能量密度更高,在受到沖擊后也可以繼續使用。此外,這款電池的好處是利用廉價并易獲得的硫元素,能夠降低成本。這種固態硫硒電池利用到了一種NASA此前研發的“多孔石墨烯”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導電性,并且質量十分輕。研究人員表示,傳統固態電池的放電能力十分低,但這種電池將放電能力提高了近一倍,并且未來可以繼續提高。
現代汽車:正在為電動汽車研發固態電池。
中國粉體網綜合整理自國際金融報、科創板日報、新浪財經、經理人網、IT之家、南極熊3D打印、鳳凰網汽車等。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