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動力電池對新能源的意義,可從電池概念股近期在股市上演“滿江紅”的態勢一覽而知。自問世以來,動力電池就在不斷進化演變,變的是成分內容與比例,不變的是能量密度與安全的雙訴求。高鎳電池的登場,一舉把鎳從幕后推至臺前,頓時成為香餑餑,鎳之角逐,悄然開場。
作為動力系統的主流技術,高鎳三元鋰電占據著整車40%的成本,華友鈷業牢牢地攥著三元鋰電中的鎳與鈷兩大核心成員,無疑成了當下新能源板塊的隱形冠軍。
1 以鈷起家,人稱“鈷爺”
如果把稀有金屬與蔬菜生意聯系在一起,是不是很膈應?然而,華友鈷業的創始人陳雪華,40年前就是一邊在工廠打工,一邊販賣豆芽,靠兩份工作來養家糊口。
當時憨厚的陳雪華,苦心經營的蔬菜生意如滾雪球般越做越大,顧客們紛紛勸他開一家蔬菜店,那樣就不用起早貪黑了。
陳雪華雖老實,但心里有數,蔬菜的毛利低的可憐、賺得都是辛苦錢。1993年原來的工廠倒閉后,陳雪華變賣了所有的家產,成立了一座工廠來生產氧化鎳,靠著小心翼翼的經營,他拿到人生中第一筆資金。
2000年,陳雪華經營的氧化鎳做到了國內前列,但當時鎳的價格比較低,市場更是沒打開,于是又將目光瞄向了氧化鈷以及鈷礦。
當時的鈷往往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以及一些高精尖制造業上,并沒有受到大家的重視,投資鈷的廠商少之又少。
陳雪華經過詳細調研后發現,中國的鈷存儲只占全球的4%左右,主要依賴于進口,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鈷的需求應用肯定會大規模鋪開,如果此時不快速進入市場,將會錯失良機,要知道當時鈷的價格跟2021年的今天可是地與天的懸殊。
全球鈷的儲存量最多的國家是剛果,這個國家擁有世界45%的鈷存儲,而且大多國外公司當時都已經早早在這里安營扎寨。
陳雪華屬于后來者,與這些國外巨頭公司分一杯羹難度可想而知。陳雪華來到剛果,拿出了十分的誠意,以剛果為出發點,將非洲的上下游產業鏈全部建成,一邊招收當地工人,一邊培訓他們,帶動就業與稅收,最終打動了當地政府,將剛果本地的三大礦山收入囊中,將鈷源源不斷的運輸到國內進行深加工。
2000-2010年,屬于華友鈷業深藏鈷礦的時期,這段時間,市場對鈷的需求是零零散散的,沒有形成熱潮,存鈷需要信心。
到了2011年,伴隨中國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中的鋰電池需求極大,這使得華友鈷業成為手機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華友鈷業的時刻終于來臨,2015年,華友鈷業正式登入上交所,走進資本市場。
2017年是華友鈷業的一個里程碑,受鋰離子電池(包括3C鋰電池及動力鋰電池)材料對鈷產品需求增長等因素的影響,鈷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全年共生產鈷2.37萬噸,全年營收96.53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97.43%;歸母凈利潤18.96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2637.70%。
到了2020年,華友鈷業的鈷資源儲量8.34萬噸,鈷產品年產能3.9萬噸,江湖稱其為“鈷爺”。
陳雪華可不會被這短暫的勝利沖昏頭腦,他深知,鈷畢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輝煌是一時的,不會永久。
自2017年的高峰后,鈷價持續下跌,導致鈷產品板塊的收入絕對值占比下降,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給三元前軀體及鎳產品帶來了新的機遇。鎳的價格在蓄勢,漲是遲早的事,陳雪華又敏銳的嗅到良機,要大力發展鎳資源。
鈷的大勢似乎已去,鎳的時代已經來臨。可惜的是,剛果的鈷雖多,但鎳卻少得可憐,陳雪華又開始去海外搶鎳了,他瞄準了印尼。
印尼是全球紅土鎳礦儲量和產量最豐富的國家。2018年,印尼紅土鎳礦儲量占到全球總儲量的18.7%,產量更是占到全球的近三分之一。
2 鎳的抱團效應
為了搶鎳,大大小小的公司開始結成聯盟。即使是單一的項目,也會有多家公司抱成一團,共同參與。
華友鈷業與億緯鋰能,就因鎳生緣。
2021年5月24日,華友鈷業、億緯鋰能、永瑞控股、Glaucous、LINDO簽訂了《印尼華宇鎳鈷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合資協議》,根據協議,各方將在印尼建設年產12萬噸鎳、1.5萬噸鈷的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建設總投資約為134億元人民幣。億緯鋰能持股17%,華友鈷業持股20%。
這并非是華友鈷業與億緯鋰能的第一次合作了。
2021年2月10日,華友鈷業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確定本次發行價格84元/股,實際募集資金總額60.18億元;本次募集資金將計劃投資于年產4.5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項目,以及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等項目。
億緯鋰能就豪擲18億元參與了這次的定增,其中億緯鋰能及其控股股東億緯控股分別認購357.14萬股、1785.7142萬股。此次增持后億緯鋰能及控股股東合計持有華友鈷業發行后總股本的1.76%,躋身華友鈷業前十大股東之列。
根據相關的可研報告,前兩大募投項目的收益率均可觀。
第一個年產4.5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項目,內部收益率為18.80%,預計投資回收期為6.78年;項目地址在印尼,建設內容包括4臺干燥窯、4臺焙燒回轉窯、4臺礦熱電爐、4臺P-S轉爐及配套設施,配套建設250MW燃煤電廠。該項目華友持股70%,青山控股持股30%
第二個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內部收益率為17.5%,預計投資回收期為6.36年,地址在浙江衢州,建設內容包括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生產線、生產廠房、倉庫、罐區、環保車間、變電站、消防泵房、消防水池、事故應急池等。
這兩大項目可謂是華友鈷業布局鎳資源的兩項重大戰略動作,先把地方盤下來,生產線投建起來,獲得先發優勢。
在鎳變得緊俏的情況下,動力電池廠商億緯鋰能在積極的向上游鎖定高鎳三元材料,以確保產能的穩定,成本的壓縮。
靠稀有金屬起家的華友鈷業過去本身就有鎳的一些積累,在此次“捕鎳行動”中勢必可以發揮自己特長,于是兩大巨頭一拍即合,一個出錢,一個出力,先把鎳攢在手里再說。
其實,電池廠商與材料廠商的合作已經是常態化的事了,只不過,在鎳布局的緊要關頭,這種抱團效應發酵的愈發明顯了。
比如,本文提到的億緯鋰能與華友鈷業的合作,還有寧德時代與格林美、廣大邦普、華友鈷業的合作,LG與華友鈷業的合作等。
可以看出,華友鈷業成了下游電池廠商合作對象最密集的成員之一。
華友鈷業先是在2018年10月,通過全資孫公司華青公司與青創國際、沃源控股、IMIP、LONGSINCERE聯手,簽訂了《印尼Morowali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合資協議》,根據協議,各方在印尼建設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該項目中的鎳生產規模為年產6萬噸,其中華青公司出資2900萬美元。
后在2019年1月,華友鈷業與LG的合資子公司華金新能源一期項目在衢州開工,項目計劃建設年產4萬噸的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新材料,雙方希望通過4萬噸作為合作的起點,盡快達成10萬噸的預期。
總而言之,華友鈷業圍繞著鎳,在國內外開展了5大項目,年總產能疊加后高達32萬噸,是上市公司中布局鎳資源項目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
那么,華友鈷業是目前儲存鎳最多的公司嗎?還真不是。“屯鎳王”花落誰家?
中國中冶(601618.SH)旗下控股的瑞木鎳鈷項目位于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馬當省,是集采選冶為一體的世界級礦業項目。項目已探明和可控的鎳礦石儲量為7800多萬噸,總資源量達1.4億噸,設計服務年限20年,遠景儲量有望支持40年。
但是,鎳的儲量只是第一步,后面還有加工與生產等轉化環節,這方面中國中冶就稍遜華友鈷業了,畢竟各有所長。
中國中冶找來了比亞迪、國軒高科來出技術,唐山曹妃甸來出地盤與資本,五家公司抱成一團,共同整合高鎳三元材料的上下游產業鏈。
鎳的抱團效應短期內不會弱化,除非等到鎳被取代降溫或者世界上所有的鎳礦山頭插滿旗子的那一天。鎳不眠,資本永不眠。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