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稀土儲量和生產國,在稀土資源開發與利用等方面持續改革。目前,中國稀土采取開采總量控制措施,全國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由六大集團完成。未來,稀土應用作用將日益凸顯,稀土供需緊張將催生更多稀土回收需求。
稀土產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稀土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北方稀土(600111)、廣晟有色(600259)、五礦稀土(000831)、廈門鎢業(600549)。
產業概況
——稀土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
稀土是一組典型的金屬元素,有著“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簡單來說,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57到71的15種鑭系元素氧化物,以及與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的氧化物。
根據稀土元素原子電子層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礦物中共生情況和不同的離子半徑可產生不同性質的特征,十七種稀土元素通常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
稀土由于獨特的電子層結構和耐熱特性,在石油、化工、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新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全球稀土下游應用中,磁材占比最高達到25%,其次為石油硫化裂化等稀土傳統應用催化材料占比達到22%,冶金材料(含儲氫合金)和拋光材料,占比分別為18%和14%。
綜合而言,稀土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被稱為“萬能之土”。
——稀土產業鏈剖析
稀土從資源開發到應用主要分為開采、冶煉、分離、加工等步驟。首先從稀土礦山中開采得到稀土原礦,再通過冶煉、分離方法得到單一稀土金屬、混合稀土金屬、稀土氧化物。對于稀土金屬及氧化物,又可進一步精密加工成稀土磁性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材料和稀土儲氫多種下游材料,最后被廣泛應用于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節能變頻空調、節能電梯、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等。
此外,由于稀土資源不可再生,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稀土回收利用,因此稀土回收也成為了稀土產業鏈重要的一環。
目前,我國對稀土開采、冶煉實行總量可控,由六大集團完成,因此我國稀土產業上游和中游參與者僅為這六大集團。稀土產業鏈下游稀土精密加工成稀土功能材料的代表性企業有中科三環、領益智造、安泰科技、銀河磁體等。稀土回收代表性企業有華宏科技、南方稀土。
中國稀土產業發展歷程
被稱作“工業維生素”的稀土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可追溯到1949年,當年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北京地質研究所白云鄂博調查隊對白云鄂博進行了大規模地質勘查與研究。隨后于20世紀60年代我國才正式建成稀土生產線。我國稀土正式由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截止目前,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目前正處在調整優化階段。
中國稀土產業發展現狀
1、供給情況
——儲量:全球第一,占比超過三分之一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儲備國,2020年全球稀土儲備量為1.2億噸(以稀土氧化物REO計),而我國稀土儲量為4400萬噸,占比超過全球三分之一。
——產量:實施開采總量控制措施,產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憑借著我國稀土資源的天然優勢以及先進的稀土關鍵分離技術,我國成為全球稀土市場上最重要的賣家,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
我國對稀土采取開采總量控制措施。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稀土礦產量為14萬噸,占全球稀土礦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2、需求情況
——表觀消費量年均15萬噸以上
稀土作為“現代工業維生素”,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伴隨著我國現代工業不斷發展,我國對稀土的需求日益擴大。2018-2020年,我國稀土表觀消費量在15萬噸以上。2020年,我國稀土表觀消費量更是高達18.45萬噸。
注:1)表觀消費量=產量-出口量+進口量;
2)稀土產量數據來自于USGS,進口量和出口量數據來自于中國稀土行業協會。
——稀土磁性材料需求最大,2020年疫情影響下游需求
稀土下游需求主要為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拋光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合金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目前稀土磁性材料對稀土原材料需求最大,2020年稀土磁性材料產量超過20萬噸。
2020年,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大部分稀土功能材料工廠處于停工停產狀態,第二季度才基本恢復至同期水平,下半年稀土功能材料的發展才整體保持回穩態勢。
整體來看,2020年,大多數國內稀土功能材料產量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長余輝熒光粉產量降幅最大,降幅超過50%,產量為242.8噸。僅有儲氫材料和燒結釹鐵硼磁體(毛坯)產量較上年有所增長,這兩大產品產量分別為10092噸和178500噸,增速分別為16.7%和45%。
3、價格情況
——2020年疫情使得稀土產品價格波動較大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主要稀土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輕稀土產品與中重稀土產品價格延續分化走勢;輕稀土產品中鐠釹類產品震蕩上行,鑭鈰類產品持續走低。二季度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逐步復工復產,經濟持續恢復,下游需求逐步釋放。
鐠釹類產品供需處于緊平衡狀態支撐價格震蕩上行;鑭鈰類產品受疫情影響供需矛盾突出,價格持續承壓下行;中重稀土產品受供應趨緊、需求穩定等多重因素支撐,價格整體高位運行。
整體來看,大多數稀土氧化物2020年均價均較上年有所提高,僅氧化鑭、氧化鈰、氧化鐠、氧化銪、氧化鉺、氧化鐿和氧化釔七大產品均價較2019年有所下降。
中國稀土產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呈現“北輕南重”特點
我國主要稀土資源分布在內蒙古、江西、廣西、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輕稀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包頭的白云鄂博礦區,其稀土儲量占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
離子型中重稀土則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福建龍巖等南方地區,尤其是在南嶺地區分布可觀的離子吸附型中稀土、重稀土礦,易采、易提取,已成為我國重要的中、重稀土生產基地。
整體來看,內蒙古包頭、四川涼山、江西贛州三大稀土生產基地生產稀土占比分別為58%、23%和7%左右。
——企業競爭:六大集團同臺競爭,北方稀土優勢明顯
全國稀土開采、冶煉分離規定由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稀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五礦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和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六大稀土集團完成。
2020年,我國稀土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在14萬噸,其中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稀土開采分配總量最多,稀土礦與冶煉分離產品合計總量為137334噸,占比達到47.25%;其次是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合計總量分別為27112噸和23879噸,占比分別為20.08%和17.69%。
中國稀土產業發展前景
——應用作用將日益凸顯,稀土供需緊張將催生更多稀土回收需求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隨著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將持續為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注入發展新動能,稀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價值將進一步提升、作用更加凸顯。
另一方面,由于稀土不可再生,而過去我國“黑稀土”現象嚴重影響我國稀土產業的發展。為推動產業發展,國家近年來積極整頓行業亂象,大力推進稀土產業產業供給結構優化。預計在未來較長時間,國家將會繼續實行國內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國內稀土產業發展將進一步規范。
此外,由于稀土市場供需緊張,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稀土資源節約和綜合再利用,稀土廢料回收成為新需求。稀土廢料回收即從稀土生產中產生的廢料以及終端含稀土商品中中提取稀土元素生成稀土氧化物的過程,稀土氧化物在進一步加工后可得到稀土金屬。未來,在國家管控稀土產量、下游稀土需求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市場將催生更多稀土回收需求。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稀土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