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人物經歷
黃小衛,1962年1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臨澧縣,有色金屬冶金專家,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3年黃小衛從中南礦冶學院畢業后,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稀土所工作,先后擔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擔任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擔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08年獲得東北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擔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稀土冶金材料應用研究所所長;2014年獲得中國首屆“杰出工程師獎”;2015年擔任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首席專家;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為稀土行業的綠色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2017年,黃小衛正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那一刻的喜歡與汗水,只有一直在路上、不停探索、從不放棄的她能體會。
黃小衛院士出生在一個物質資源極度匱乏的時期,生活極其艱難,但生活的困難沒有使她喪失信心,反而磨練出了她堅忍不拔、勤奮好學的優秀品質,也對她以后進入科研領域并做出重大貢獻奠定了基礎。
我國是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大國,但稀土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許多社會問題,例如工藝技術落后,三廢污染難以解決,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產業結構不合理等等,嚴重阻礙著稀土行業的綠色發展。為了實現稀土行業的綠色發展,解決稀土提取分離過程的三廢污染難題,黃小衛院士30多年來潛心研究,為稀土行業的綠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改進硫酸法工藝,攻克了包頭稀土礦低成本、大規模連續生產的難題,成功研發出包頭稀土礦固磷―硫酸強化焙燒新工藝,使稀土回收率提高了10多個百分點,如今,相關技術和工藝已成為世界冶煉復雜輕稀土礦的經典工藝;她和她的團隊自主創新非皂化萃取分離新技術,消除氨氮廢水污;首創低碳低鹽無氨氮分離提純稀土新技術,解決高鹽廢水污染問題;自主研發成功“離子型稀土原礦綠色高效浸萃一體化新技術”,并實現工業應用。
加速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拋光材料
2021年7月17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黃小衛在參加第二屆中國光電材料大會期間,來到蚌埠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生產線調研指導。
黃小衛院士深入蚌埠中光電生產車間,仔細查看了8.5代TFT-LCD超薄浮法玻璃基板生產工藝流程,詳細了解技術攻關、產線運營、市場前景等相關情況。而在隨后的座談會上,她也認真聽取了8.5代玻璃基板的研發背景、技術難點、品質優化、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詳細介紹。她表示:“希望有研科技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在稀土材料合成、分散分級、表面改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與蚌埠中光電協同開展高世代大尺寸玻璃基板超精密超凈磨關鍵技術研究,加速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稀土拋光材料,助力我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本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黃小衛院士參觀蚌埠中光電車間
(圖片來源:凱盛人公眾號)
資料來源:
中冶有色技術平臺.人物|黃小衛院士:為稀土事業奉獻青春
凱盛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小衛到蚌埠中光電調研指導
中國粉體網.成功就是干一行,愛一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小衛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茜茜)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