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今年5月,湖南藍思華聯精瓷有限公司(簡稱藍思華聯)獲批創建“湖南省先進陶瓷材料創新中心”。這是我省先進材料領域第一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擁抱新基建,以新思路開辟新賽道——立足陶瓷產業優勢沃土,株洲全產業鏈賦能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集群新動能,助推高質量發展。
悉心培育,先進陶瓷材料產業漸成體系
陶瓷介質濾波器,被認為是目前最適合5G框架的技術路線。致力于電子陶瓷產品研發,藍思華聯研發的5G陶瓷濾波器已經試產。
氮氧傳感器比手指還小,由印著各種電路的十二層陶瓷薄片組成,被廣泛應用于檢測商用車尾氣中的氮氧含量。以前,這個零部件需要進口。如今,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責任公司已攻克這一“卡脖子”技術,并試制成功。
特高壓無機粘接出線瓷套,由于制作技術難度大、工藝要求復雜等,國內相關產品長期依賴進口。2018年,醴陵華鑫電瓷電器有限公司歷時6年科研攻關后,成功生產800~1100千伏特高壓無機粘接出線瓷套,可實現7節粘接,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局面。
這些只是縮影。近年來,諸多株洲陶瓷企業看準先進陶瓷材料痛點,勇于攻關創新,不僅填補了相關技術空白,更打開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鏈包括高純超細原料、先進陶瓷制品及以先進陶瓷為核心材料的元器件或零部件的制備。它是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這些年,醴陵市將其作為陶瓷產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予以悉心培育扶持。
作為“中國陶瓷之都”,醴陵現有規模以上陶瓷企業192家,陶瓷產品涵蓋工業陶瓷、日用陶瓷、藝術陶瓷三大類4000多個品種,陶瓷產業集群產值約740億元。
通過多年培育,醴陵目前有先進陶瓷材料企業11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88家,年產值近100億元,初步形成了以超高壓、特高壓電瓷為主,高溫耐磨陶瓷、新型環保陶瓷、電子陶瓷、生物醫用陶瓷為輔的產業集群。
電瓷尤其值得一提。醴陵有電瓷企業85家,涌現了華鑫電瓷、陽東電瓷等全國龍頭企業。醴陵電瓷電器產品齊全,多達1000多個品種,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0%,高等級電瓷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在全國乃至全球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全鏈發力,產業競爭優勢逐步凸顯
1秒鐘,眨眨眼的工夫,上傳待檢圖片12張;每天,對容器型瓷器的檢驗數量可達5000個。日前,湖南銀和瓷業有限公司“5G+智慧工廠-AI陶瓷質檢平臺應用項目”正式上線運行,這意味著醴陵建成國內首條5G陶瓷自動檢測生產線,成為我省“5G+”陶瓷檢測行業首個示范點。
走進醴陵陶瓷3D打印研究所,各類陶瓷3D打印產品琳瑯滿目。該研究所是全國首家專業陶瓷3D打印研究機構,現已成功開發出液態沉積堆積型陶瓷3D打印設備、彩色及彩色漸變陶瓷3D打印用瓷泥原料,以及在國內獨具特色的用于激光燒結成型的陶瓷尼龍混合原材料和配套高溫燒結工藝,備受市場青睞。
當前,醴陵陶瓷正由傳統產業向先進制造業大步邁進。助推的主要力量之一,便是全產業鏈思維的賦能,強鏈、延鏈、補鏈三方面發力助推產業鏈建設,讓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鏈條更強、更長、更優。
強鏈,助推數智轉型,先進陶瓷材料占比逐年提升,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70%;延鏈,既重“陶瓷+”,又重“+陶瓷”,先進陶瓷材料產業逐步向工業旅游、文化展示等第三產業延伸;補鏈,梳理陶瓷產業鏈上下游存在的堵點、痛點、難點,找出差距精準施策,補齊人才引進培養、公共平臺打造等短板。
緊盯“千億產業、國家園區、特色小鎮”的目標定位,醴陵陶瓷產業穩步邁上向產業鏈兩端延伸、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高質量發展臺階。瞄準先進陶瓷材料,加快形成產業集群,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正在株洲快速成長。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星耀)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