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站在國家“雙碳”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氣凝膠行業一定是大有可為的,但是行業自身的發展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目前,我國氣凝膠行業面臨的主要是體量不大、技術與投資門檻高、盲目跟風投資、用戶認知有待提升等問題,市場也存在不健康的地方。
首先,我國氣凝膠材料每年產銷量近4萬立方米,營業額4億至5億元,占絕熱材料行業份額不到5‰,在工業高溫管道和設備上的應用占比也不到1%。在“雙碳”目標和工業節能的要求下,氣凝膠行業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亟需更大的產能支撐。
但該領域技術和投資門檻高,不是隨便做絕熱材料和耐火材料企業就能投資進入的。氣凝膠材料生產技術是配合航天和軍工的需要誕生的,可以借鑒的成熟生產線不多,幾乎沒有肯轉讓成套工藝包的。成規;戤a能1萬立方米的氣凝膠生產線的投資接近3億元,自動化水平高的要更高投資,投資回收期長,技術與資金都限制了行業快速擴張。
氣凝膠產業一方面市場大、有需求,一面門檻高、擴張慢。行業內有多類蹭熱度、炒概念、跟風進入的氣凝膠項目。這些項目不少都是零技術起步,不做產品也沒有生產能力,包裝成高科技公司只為融資。這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資金浪費,也造成了氣凝膠產業混亂的局面。
在市場方面,客戶對氣凝膠這種新材料認知的局限使氣凝膠的推廣很困難。有些客戶對絕熱節能的重要性不夠了解,沒有意識到絕熱節能是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最有效手段;有些客戶的保溫材料是勞務公司采購的,認為反正絕熱材料是耗材,能用的情況下盡可能選便宜的。企業受限于造價,無法更多關注能耗,使得氣凝膠不被普遍認可。而且,業主即使了解氣凝膠材料,在采購部門低價中標的規則下,優質達標的氣凝膠也敵不過“非標品”。
針對市場現狀,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氣凝膠分會在2020年召開的第一屆產業大會上,確立“技術創新發展、市場健康發展、產投融合發展”的目標。為落實節能減排,實現“碳中和、碳達峰”,需要加大氣凝膠絕熱材料的推廣應用,將氣凝膠產業做大做強。主要建議如下:
一是在熱電、化工、鋼鐵和水泥等用熱體量大、熱量損失嚴重的行業,率先推廣應用氣凝膠等高性能絕熱材料,并逐步大面積推廣。
二是更新節能和絕熱工程設計和驗收標準,提出更高的節能標準來帶動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是在節能和絕熱工程中采用綜合評標法等評標方法,不能簡單沿用“低價中標”規則,適時調整項目絕熱工程的造價體系。
四是匹配專項資金補貼和財稅政策鼓勵引導氣凝膠絕熱節能。借鑒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將節能獎勵直接補貼到氣凝膠材料的應用端。氣凝膠材料的應用能夠產生長期且巨大節能收益,建議將氣凝膠材料的投資用來抵稅。
五是結合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做好絕熱工程的節能量計量和監測,真實客觀評價工程效果,為后續應用推廣做好數據支撐。
六是加強氣凝膠行業市場監管和認證,杜絕不符合標準的“非標品”,避免在氣凝膠市場增長后“李鬼”戰勝“李逵”,“劣幣”驅逐“良幣”。
七是配套一定的資金杠桿,試點使用氣凝膠絕熱節能材料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依靠我國剛開放的碳交易市場,使氣凝膠絕熱節能產業做到靠節能量能養活自己,能長期周轉,最終實現行業做大做強。(作者系中國絕熱節能材料協會氣凝膠分會副秘書長)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平安)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