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碾出大米后留下的稻殼,一般只能用來喂豬或者是焚燒回田,而我國科學家的發明卻讓它制取出了納米二氧化硅這種高科技材料。
由暨南大學教授歐陽東主持的“農業廢棄物稻殼制取生物源納米二氧化硅”項目,通過對稻殼進行控制性焚燒熱解,從中提取一種叫做生物質納米結構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將少量這種材料摻入混凝土中,即可輕易制備出超高強度和超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這一項目在剛剛結束的巴黎博覽會列賓國際發明競賽上獲得金獎。
據介紹,我國稻殼年產量達4000萬噸,但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歐陽東教授巧妙地發明了一種內部設置有熱交換管,可有效控制焚燒溫度的稻殼熱解裝置。
據悉,由于熱解方法的新穎性,這一技術離大規模的產業化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目前大規模、連續化的生產線還處于研發當中。
由暨南大學教授歐陽東主持的“農業廢棄物稻殼制取生物源納米二氧化硅”項目,通過對稻殼進行控制性焚燒熱解,從中提取一種叫做生物質納米結構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將少量這種材料摻入混凝土中,即可輕易制備出超高強度和超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這一項目在剛剛結束的巴黎博覽會列賓國際發明競賽上獲得金獎。
據介紹,我國稻殼年產量達4000萬噸,但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歐陽東教授巧妙地發明了一種內部設置有熱交換管,可有效控制焚燒溫度的稻殼熱解裝置。
據悉,由于熱解方法的新穎性,這一技術離大規模的產業化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目前大規模、連續化的生產線還處于研發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