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粉體網訊 近日,由斯坦福大學華人教授崔屹創立的美國Amprius公司宣布,將出貨第一批商業化的450Wh/kg鋰離子電池單元,據稱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了100%硅納米線負極的鋰離子電池(直接替代了常見的石墨負極材料),也是目前“世界最高密度”的商業化電池單元,將被用在新一代高空偽衛星(HAPS)上。
負極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容量的負極材料可以有效提升全電池能量密度。負極在電池里主要充當怎樣的角色呢?鋰電池要實現充放電,實際上是電子的嵌入和脫出的過程,負極材料負責在充電過程中起儲鋰作用,其脫嵌鋰電壓和比容量對電池能量密度影響較大。優異的負極材料需同時具備低的脫嵌鋰電壓、高的比容量以及良好的倍率特征和循環性能。
目前,市面上主流鋰電池的負極都是采用石墨材料,因為石墨微觀下具有層狀結構,性能穩定,而且實際比容量密度可以與理論比容量相接近。但經過數十年發展,目前最常用的石墨材料實際比容量已經可以達到360~365mAh/g,十分接近理論比容量(372mAh/g),因而繼續改善石墨負極性能對鋰離子電池性能提升十分有限。問題是在石墨負極中,存儲一個鋰離子需要6個碳原子,而每個硅原子卻可與4個鋰離子結合,可以看出,相同體積的硅負極材料儲存的電荷量是石墨負極的10倍,換言之,硅負極能讓電池的能量密度直接提高一個數量級。
相較于石墨材料,硅負極材料最大的優點是其理論容量高達4200mAh/g,是傳統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而且具有較低的充放電平臺;硅負極材料與電解液反應活性低,不容易促使電池內部的固體電解質界面膜持續地生成,相比而言可有效減少電解液的消耗,進而減少容量的損耗。以此為基礎,硅負極電池包容量可以一舉突破100kW·h,甚至在更遠的將來也有希望實現1000kW·h。
同時,硅材料來源廣、儲量豐富、本身無毒及對環境友好,并且在太陽能領域和半導體產業已得到廣泛應用,相關開發技術較為成熟,這將很大程度降低其生產成本。因此,硅負極是行業內公認的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首選。
過去幾年受制于產品售價較高及配套產業鏈不成熟等原因,硅碳負極產業化進展不及預期。隨著硅碳負極在消費及動力電池電池中滲透率的提升,硅碳負極需求量有望持續增長。據業內預計,2025年全球硅碳負極需求量有望達到20萬噸,較2020年約萬噸的需求將有明顯提升。考慮到消費用硅碳負極技術較成熟,預計至2025年滲透率有望達到50%,對應約7萬噸硅碳負極需求;而對于動力用硅碳負極,受益于產業鏈配套的逐步完善,預計至2025年硅碳負極在圓柱動力電池、方形動力電池中滲透率有望達到35%、20%,對應約13萬噸硅碳負極需求。
自2021年以來,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相繼開始量產使用硅碳負極的動力電池產品,部分負極企業也開始投資建設硅碳負極產線,2022年有望成為硅碳負極產業化元年。2022年2月19日,特斯拉宣布1月份已生產出第100萬塊使用硅基負極的4680電池,同時本季度德州工廠將交付首批搭載4680電池的ModelY。隨著4680電池良品率的提升,產品將在特斯拉更多車型中推廣,預計2023~2025年特斯拉4680電池需求有望達到58GW·h、99GW·h、128GW·h。
據了解,蔚來預計于今年交付的150kW·h電池包,負極采用了“無機預鋰化硅碳負極技術”,單體能量密度可達350Wh/kg;廣汽集團搭載海綿硅負極電池技術的AIONLX最高可實現1000km的綜合續航能力,其電池組總質量只有690kg、電池組總能量為144.4kW·h;小米在電池的負極添加了納米級的硅氧化合物,使得其11ultra電池容量高達5000mAh。
寧德時代采用“摻硅補鋰”的方式,以提升負極硅的含量,據稱其最大續航里程超1000km,并做到20萬km零衰減;國軒高科稱通過“高克容量硅負極材料和先進的預鋰化技術”,也能將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拔高到210Wh/kg。據比亞迪旗下電池公司“弗迪電池”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比亞迪在使用硅基材料作為固態電池的負極時,能量密度預計能達到400Wh/kg”。可見,比亞迪也在研發硅負極電池,但是是用于固態電池,只不過固態電池離量產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此外,在碳硅負極上已先行布局的上游材料企業中,貝特瑞硅基負極生產線已投產,并已實現了硅碳負極的量產,2020其現有硅碳規劃產能為3000噸/年;中科電氣對硅基負極材料已進行多年的持續研發投入,對硅碳和硅氧等硅基負極材料技術皆有研究和儲備,目前已建設完成中試產線,進行成品試生產;硅寶科技2019年建成的50噸/年硅碳負極中試生產線,產品已通過數家電池廠商測評并實現小批量供貨;翔豐華表示,其開發的硅碳負極材料產品處于中試階段,已具備產業化條件。
(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文正)
注: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請告知刪除!